266
 
本期主题:常念知足 安隐无忧







经云:「有求皆苦,无求即乐。」
心有所求,则为欲望所牵,终日攀缘驰逐,不得自在。
安住此心,则知一切现成,自能知足感恩,无入而不自得。


「歇」与「给」的富足

文/普高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设


  一般人所谓的富贵,就是既有财富又有权势地位。财富,可以让我们食衣住行育乐都享用人间最高端、最奢华的精品及服务;权势,则是处于社会高阶地位、享有特权,受人追捧拜托,彷若人上人。这样的生活模式,是大多数人穷尽一生追求的人生价值,看似人之常情。

  从事律师工作多年,看到许多人为了求得富贵,平添数不完的烦恼,患得患失,不得安宁。即便侥幸求得了,也是短暂拥有而不长久。然而,人们还是期待着富贵、追求富贵!

歇下狂心 风清月明

  世间上所有的物质、感受都是相对的,富贵也是相对比较而来,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,人间比完了,还有更为富乐的天界,没完没了!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就算天上人间都比到第一名,总还只是在「有」的层次,有生就有灭,仍然逃脱不了无常、缘尽还无的结果。所以如果我们把全部的精力、生生世世都投入到追求有生有灭、虚妄不实的富贵上,实在是不值得。

  懂得知足,就会停止对世间「富贵」的追求。其实,这个引号内的「富贵」,可以代换为我们对于人生所有的期待与追求,例如:人际关系的圆满、工作的成就感、家庭和乐等,只要是言语、想法所产生的,都会让心中产生牵挂,而牵挂就是烦恼的来源。怎么办呢?只要将心转成「知足模式」,当下就是富贵之人,不用费尽一生奋斗与追求,不仅今生少走了许多冤枉路,也省去一生又一生一再重来的追求。

  想起老和尚及住持大和尚在每次禅七开示结语都会说「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」的「歇」,「知足」就是「歇」,渴望富贵之心止于知足,知足可以将追求、蠢动于富贵的狂心歇下来。心歇下来,就能欣赏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俯拾皆是幸福快乐的泉源,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并会深深感恩所有的一切;能知足、能歇,就是最富足的人生。

佛性清净 本自圆成

  富贵来自于「给」,而不是外在物质或权势到达如何的巅峰,富贵是一种由「给」而得到的心理状态,心里如果觉得贫乏,就给不出来;而给得出来的人,心里一定是十分富足、不虞匮乏,觉得自己已是富贵之人。

  佛法是操作手册,要在日用中实践。例如,发现自己给不出来时,就反问自己,为什么给不出财物?给不出微笑?给不出无条件的赞美?给不出尊重?给不出原谅?……这样有将佛法用出来吗?有落实吗?

  进一步反思,如果付出体力或将所拥有的东西给了别人,就担心自己会失去些什么,这是对色身及物质有所执着;无法给出赞美、原谅,反映出无法自他平等、没有平等心。佛法贵在知行合一,真正的知道,是要能够做得到,如果还没有做到,也不必气馁,要继续努力练习。然而「知足」、「给」都还只是阶段性的过程,我们本具的佛性才是真正的富贵所在,而佛性本来一直都在,所以说「夜夜抱佛眠,朝朝还共起」,只要把妄念扫干净,清净心就现前了。

  若仍无法体会,可先假设「是」,深信「就是如此」,再步步实践。所谓「生处转熟,熟处转生」,懂得知足与付出,心自然安定、宁静。诚恳面对自己,最终是对本具佛性的肯定与信心,让我们摆脱富贵及所有人间价值的制约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