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4
 
本期主題:威儀具足 身心自在







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。」
佛弟子一切時中持威儀法,由此攝心、定心,
時時刻刻觀照細行、保持正念,自然展顯威儀,
身心隨之清淨、能得自在。


清明在躬 任心自在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星願法師


  前些年,在年輕族群間很流行一句話:「YOLO(You Only Live Once)」,意思是「你只活這一次」。一些年輕人奉此為信仰,相信人生應當及時行樂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。這當中除了突顯出一般人不了解因果觀念,亦同時使人深刻反思:什麼是真自在?

持守威儀 清涼自在

  出家前看法師們的舉止動靜,不似一般人「隨心所欲」,總帶著幾分自制,心想:「難道不會感到不自在嗎?」後來自己出了家,進入佛學院學習,當中最重要的行門課程就是「佛門行儀」,即認識、養成修行人日常應有之威儀。身、口、意三業動合規矩,不失律儀,即是威儀。粗分有行住坐臥「四威儀」,細分則有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。於是,走路、用齋、上殿……這些過去習以為常的事情,如今都要重新學習。對初入僧團的自己來說,雖然陌生,但是經過學院的薰修,卻了解到威儀是修行的最佳入手處。

  隨著課程薰修,定期給自己設立簡單可行的目標,依之實踐。曾有一段時間特別觀照自己在寮房內的動作,儘量不發出任何聲音。於是放杯子、開關燈、吊衣服、開美之箱……處處注意,不斷提起覺性,打妄想的時間減少,心就逐漸定下來了。因此,當心中起了煩惱或心不在焉,很快便能覺察、覺照。藉由注意自己的動作、聲音,把心安住於當下,如水泡般的分別愛憎念頭,便不滅自滅。當時便體會到「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」,藉由持守威儀法,去除妄想,念念清明,才能夠真正清涼自在。

顯行儀 攝眾生

  威儀的養成,除了從事上漸次修正自己,亦須在這念心上下工夫,方能事理一如。一次在學院的五日禪修中,平時的塵勞妄想逐漸歇下,覺性清明在躬。此時驚訝地發現,毋須費力作意,細行自然一一到位,動作自然沒有聲音,身子自然端正挺直,眼神自然收攝不亂看,耳根自然收攝不亂聽……當這念心清淨,威儀便是覺性自然的作用,懂得運用心地法門就不須走遠路,事理本自圓融無礙。

  具足威儀是修行人的本分事,做到了不但能自利,更能夠利他。從古到今,透過威儀教化眾生的實例不勝枚舉。在佛陀時代,有威儀庠序的馬勝比丘度化了當時為外道的舍利弗尊者。而在近代,某雜誌年度攝影競賽人物類第一名的得獎作品中,畫面捕捉到在一節火車車廂裡,有許多男女老幼,姿態各別──或斜坐,或倒臥,或旁若無人地仰頭大睡。然而在這當中有一位僧人,跏趺而坐,端正如鐘,目光收攝,威儀具足,神情安定,與周遭散漫的景象形成極強烈對比,因此攝受、感動了許多人。《四分律行事鈔》云:「揚顯行儀,匡攝像教」,威儀乃無言之教,是覺性最具體的展現,能使眾生對三寶生大敬信,種大善根。

  威儀行門看似平常,踏踏實實地實踐後總能感到法喜,那是肯定佛法、肯定自己本具佛性、肯定自己正在蛻變的法喜。如今了解一般人「隨心所欲」,事實上是為五欲所牽制的「欲奴僕」,不是真自在。於內保持覺性,於外具足威儀,做到「從心所欲不踰矩」時,才是真正清淨解脫,任心自在,更能從中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