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4
 
本期主題:威儀具足 身心自在







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。」
佛弟子一切時中持威儀法,由此攝心、定心,
時時刻刻觀照細行、保持正念,自然展顯威儀,
身心隨之清淨、能得自在。


四威儀中好修行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我們學佛,就是要學佛的心、學佛的口、學佛的身。學佛的心,就要開悟、契悟這念心;學佛的口,就要能夠講說一切佛法,講說真諦、俗諦、中道第一義諦,隨順根機來接引眾生;學佛的身,就是要具足律儀。

行住坐臥 具足威儀

  一般人由於心散亂,所以身體就會放逸,坐沒有坐相、站沒有站相,走路、睡覺也沒有一個合宜的形相。佛告訴我們,行、住、坐、臥要具足四威儀──「行如風、立如松、坐如鐘、臥如弓」。如果能在這上面去注意,養成、落實四威儀,身口意三業就與定相應、與無為法相應、與菩提心相應、與空性相應、與覺性相應,身體的業就消了。

  行住坐臥四威儀,要如何養成?就是在靜坐、早晚課誦、日常生活中養成。

  「行如風」,我們走路的時候,頭部、身體要保持正直,不要左顧右盼、東看西看,手自然地前後擺動、不要東摸西摸,腳步要放輕、不要拖泥帶水,行走時就像微風一樣,輕輕地走過,很自在,不放逸、不散漫。

  「立如松」,站立時就像松樹一樣,屹立不搖,風吹雨打都不動。例如早晚課時站立唱誦,雙手合掌當胸、或結金剛拳印,頭部要正直,上半身要挺起來,站要有站相。如果有蚊蟲來咬,摸都不要摸;或是身上發癢,抓都不要抓,這些都要忍,能忍自安,這就是給自己一個磨鍊。假使站在那裡不到幾分鐘,腰也彎了、肩也斜了,兩隻手合掌隨隨便便、往前垂下去,兩個眼睛東飄西飄,頭東動西動,這就是沒有威儀。

  「坐如鐘」,我們禪坐要養成一個很好的姿勢。脖子微微靠到衣領,手結金剛拳印,兩腿雙跏趺、單跏趺、或是如意坐。坐在那裡就像一口鐘一樣,動都不動一下。所謂坐有坐相,我們在任何地方,不要翹二郎腿,也不要把腿翹到桌上或板凳上,有這些姿勢,表示心散亂、身體放逸,這樣就沒有威儀。要儘可能跏趺而坐,若是兩個腿子放下來,也要端身正坐,手要結印。

  「臥如弓」,睡覺時要右側臥,又稱為吉祥臥。為什麼要右側臥?從現在的醫學來看,仰臥、俯臥、左側臥、右側臥四種姿勢當中,以右側臥最好。因為右側臥時,血液從心臟到肝臟的循環流通很均勻、不快不慢,這樣身體就會健康。我們的生理和心理有連帶關係,身體很舒適,心就很安詳,晚上就能很自在地休息,不會作惡夢。若是左側臥、仰臥或俯臥,有時血液流到某個地方受到阻礙,氣不通,就會覺得好像有人壓到自己身上,不了解的人,以為是鬼魅壓身;乃至睡姿不良,也會產生身體的病痛。所以我們要養成右側臥的習慣。佛是很有智慧的覺者,早就講過這個道理,告訴我們要右側而臥。

落實威儀 三業清淨

  佛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上來落實。我們住在道場,彼此之間要和諧,不要有衝突。行住坐臥要具足四威儀,兩眼內視、兩耳內聽,依據戒行、律儀來養成習慣,這就是用功、就是修行。例如走路時,兩眼平視前方,注意地上有沒有蟲子,不要傷害到牠們,這是大慈悲心的展現。心要保持專注,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,假使粗心大意、粗腳粗手,地上有蟲子也不知道,一腳就把牠踩死了;乃至前面有石頭也不知道,一腳踢過去,不但腳受傷了,身子也跌跤了,這樣就有失威儀。

  我們學習佛法,無論外在的行為舉止、內心都是修行。所謂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,為什麼要有這麼多規矩?就是磨鍊我們這個心,使這個心在複雜的境界當中,也能定得下來,這樣就能制心。儒家也是這麼講,所謂「禮儀三百,威儀三千」,以做人而言,禮節、威儀做到了,就能養成完整的人格;我們修行,如果能從這方面去落實,行住坐臥、一切動靜中都具足威儀,就能得自在。

  過去在佛住世的時候,比丘證到羅漢果,最後會發出三昧真火,把自己的色身燒掉,入無餘涅槃。入涅槃前,會先在空中顯現四威儀神通──空中行、空中住、空中坐、空中臥,這就是由於平時具足四威儀,身清淨了,而有種種功德現前。這些威儀戒行,不是一下就能做到,要在平時慢慢養成;如果平時沒有養成,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去做,就很勉強。

  修行並不是只在打坐的時候,平時就是修行。我們知道了這個觀念,就明白威儀戒行很重要。先透過外在的威儀戒行來定心、淨心,在事上做到了,進而由外而內、清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,這樣來用功,自己就能得到真實的利益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