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3
 
設計之美









禪文化對日本庭園的影響

文/普賢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景觀建築學系碩士 安庾心(法山)

  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,開花結果,成就了唐宋時期佛法的盛世,進而影響了周邊的國家,例如:韓國、日本和東南亞。禪宗將佛法落實於生活,從踐行過程達到成就道業的目標,淨化了社會,讓學習佛法的人群於生活中正精進,造就詩畫、園林藝術等領域生機蓬勃的發展。

禪文化影響的日本龍安寺石庭

  禪宗的祖師義玄禪師(?-西元867年)創立了臨濟宗,而來自日本的榮西禪師(西元1141年-1215年)曾兩度入宋學禪,將臨濟宗傳入日本,使禪文化成為日本文化的核心組成之一。禪文化的影響,使得我們現在還能欣賞及體驗保存完整、工藝精緻的日本寺院建築及園林古蹟。其中,一個寬約25公尺、深約10公尺的庭園成了全世界的焦點,那就是以石庭枯山水聞名的龍安寺,直到今日國際觀光客到日本,都會前往參訪。百年道場中的枯山水庭園,莊嚴純粹,直入人心,讓人印象深刻,不但給與園林建築等藝術領域人士豐沛的靈感,同時也創造了因緣讓大眾親近禪文化。

龍安寺入口景觀

  龍安寺(西元1450年創建)建於中國園林「成熟期」(據《中國古典園林史》西元960年-1736年),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,屬於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。龍安寺原為花園天皇(西元1297年-1348年)的離宮萩原殿,天皇退位後改建成禪寺。龍安寺的整體規劃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,建築群落背山面水,坐北朝南。結構布局中,鏡容池應該為刻意打造的人工湖及湖中島。整體的規劃左右兩邊基本對稱,建築群落在主軸線兩邊。龍安寺的規劃因地制宜,結合了山坡,利用自然坡地排水;人工湖設置在最低的區域,有自然收水的排洪池功能,同時也是一個生態景觀池。鏡容池兩岸基本上以日本櫻花為主要樹種,湖岸走道一側種植比較高的小喬木,為一種遮擋手法,讓大家的目光更聚焦於湖中島與湖景。人行步道小徑皆以碎石為主要的材質,使雨水可以滲透到地下。這個看似簡潔但非常有智慧的做法,在中國園林當中比較少見。池邊路徑周圍也會看到一些排水系統,藉由石橋讓人行與排水功能共存,同時形成造景特色。在這些細節當中,可以看到禪宗務實幹練精神在生活中的落實。

龍安寺人行步道小徑 龍安寺鏡容池
1.莊嚴的龍安寺入口景觀,有著讓人進去探索的吸引力。
2.人行步道小徑,皆以碎石為主要的材質。
3.鏡容池有排洪池功能,同時也是生態景觀池。

  寺院中栽植很多當地的植物品種,也利用當地的竹子做成圍籬,發揮了他們的創意及工藝。園林當中主要的樹種為日本櫻花和五葉松,有收有放的植栽層次引導人的視線,在一步一景的過程中可看到因四季變化產生的效果。寺院的景觀設計有著中國園林特色——小中見大、自然淡泊、怡靜含蓄。前往石庭的道路主軸,藉由坡地設計,以更為明顯的方式引領人們前往寺廟。往高處走,經過階梯進入寺廟入口,日式紙拉門將室內與室外空間化為一體,同時灰空間(屋簷下)的運用,比中國建築更加強烈與直接。進入石庭,站在屋簷下外廊的灰空間觀賞枯山水庭園,感受到沒有室內室外的界線。因石庭是被圍牆所包圍著,與其說它是一個庭園,倒不如說它是沒有屋頂的室內延伸空間。

室內延伸庭園
日式拉門 前往石庭的道路主軸
1.250平方公尺的室內延伸庭園,是因禪文化而有的創新表現。
2.日式拉門將室內與室外空間化為一體。
3.前往石庭的道路主軸,藉由更為明顯的坡地設計,引領來訪者進入寺廟。

枯山水廣結千年道場的善因緣

  雖然龍安寺的「使用說明書」上寫著觀賞石景的建議,包含「三山五嶽」、「海中島嶼」、「虎子渡水」等欣賞方法,但這庭園設計手法肯定是跟初期使用者(禪修者)有關係。250平方公尺的室內延伸庭園,是因禪文化而有的創新表現,它的存在一定有禪修應用的意義。在眾多庭園設計手法中,為什麼在這裡要選擇用放空的方式去創造石庭呢?而石庭外圍綠意盎然鳥語花香,為什麼創造反差這麼大的枯山水空間?也許鳥語花香的環境會讓初期修道的人起心動念、產生干擾,但寺院中的僧人(禪修者)則不受影響。枯山水不只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表現,而是禪宗講究務實、踏實、於生活中落實慈悲與智慧的體現,所以它可能是一個戶外禪修室。戶外禪修室的功能傳承了百丈禪師(西元720年-814年)親自躬耕、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精神。在中國園林中,沒有以白砂作為景觀鋪地、使用耙梳將白砂地面梳理成幾何圖形痕跡的案例。每天梳理戶外禪修室白砂並維持乾淨,如同使用農耙親自躬耕。石庭枯山水有著參話頭的意義,用「看」的方式讓人去參悟、直下承擔。

▼石庭白砂地面梳理成幾何圖形的痕跡,白砂每天維持乾淨,如同使用農耙親自躬耕。
前往石庭的道路主軸

  枯山水庭園對西方世界產生很大的震撼力,強化了人們對灰空間的理解,同時品嚐到禪文化的智慧。禪法不分國籍人種,法國符號學家羅蘭.巴特(Roland Barthes)在《符號帝國》(1970)裡的一張庭院照片旁寫下一段法文,其翻譯是:「無花影,無足影:人在何處?在岩石搬運之間,在耙刷疏痕之間,在落筆書寫之間。」因創建者的願力,石庭枯山水讓禪宗國際化、與大眾結緣,發揮了百年道場、千年道場的善因緣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