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2

 

 

禅门探微









鸟窠道林禅师

文╱编辑部  图╱传塔 

  鸟窠道林禅师,唐代杭州富阳(一说福州)人,为径山国一道钦禅师之法嗣。道林禅师俗姓潘(一说翁),母亲朱氏夜梦日光入口,因而怀孕,师诞生那一天异香满室,于是取名香光。师九岁出家,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(一说嵩阳会善寺)受具足戒。后来,前往长安西明寺,依复礼法师学习《华严经》、《起信论》。复礼法师出示〈真妄颂〉,予道林禅师修习禅定,道林禅师问复礼法师:「初云何观?云何用心?」复礼法师久久无言,道林禅师于是三拜而退。师后来参谒径山国一道钦禅师得法,栖止于秦望山之松巅,因此人称「鸟窠禅师」、「鹊巢和尚」。

得法径山 栖止松巅

  唐代宗诏请径山国一道钦禅师入京,道林禅师便前往参谒,得以契悟心要。于是南归,途中经过钱塘孤山永福寺,寺中有辟支佛塔,当时正有僧俗众等共同启建法会。法会中,道林禅师持锡杖进入会场,振动有声,有灵隐寺韬光法师问师曰:「此之法会何以作声?」师回答:「无声谁知是会?」

  道林禅师回到杭州,见西湖之北秦望山极为高耸峻峭,有长松高大挺拔,枝繁叶茂,盘屈如盖,于是栖止于松巅,故当时人称之为「鸟窠禅师」。且因时常感得鹊鸟于其旁横枝作巢,驯服亲近,故又有「鹊巢和尚」之名。师穿着破旧衲衣,终年不改,近四十年未尝下山。

  当时,每一位杭州太守到任,无不倾心敬重,前来瞻仰参礼,在树下请鸟窠禅师开示佛法要义。元和初(公元806~),太守裴常棣极为崇重鸟窠禅师之道法,三番四次请师下树结庵、或为参礼请法者说法。裴太守又命属下官员一同合力建寺,供师居止,并移旧寺额「招贤」于此,以为寺名。

白居易问道 浮生是梦中

  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),白居易为杭州太守,入山参礼拜谒鸟窠禅师。白居易对鸟窠禅师说:「禅师住处甚危险。」师回答:「太守危险尤甚。」白居易说:「弟子位镇江山,何险之有?」师说:「薪火相交,识性不停,得非险乎?」白居易听了,心悦诚服,以偈问师:「特入空门问苦空,敢将禅事叩禅翁,为当梦是浮生事?为复浮生是梦中?」师以偈回答:「来时无迹去无踪,去与来时事亦同,何须更问浮生事?只此浮生是梦中。」白居易便向师作礼而退。

  白居易曾亲承鸟窠禅师受心戒,又时常与师对坐,并无言说。白居易的三弟见此景象,作诗云:「白头居士对禅师,正是楞严三昧时。一物也无百味足,恒沙能有几人知?」白居易问鸟窠禅师:「一日十二时中如何修行,便得与道相应?」师回答:「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。」白居易说:「三岁孩儿也解道得。」师说:「三岁孩儿也解道得,百岁(或说八十)老人略行不得。」白居易因此礼拜鸟窠禅师为师,作赞曰:「形羸骨瘦久修行,一纳麻衣称道情。曾结草庵倚碧树,天涯知有鸟窠名。」

  有一次,鸟窠禅师问白居易:「汝是白家儿不?」白居易称名回答:「白家易。」师曰:「汝阿爷姓什么?」白居易无言以对。白居易回到京城,入寺游玩,见到一位僧人念经,便问:「甲子多少?」僧人回答:「八十五。」白居易又问:「念经得几年?」僧人回答:「六十年。」白居易说:「大奇!大奇!虽然如此,出家自有本分事。作么生是和尚本分事?」僧人无言以对。白居易因此作诗:「空门有路不知处,头白齿黄犹念经。何年饮着声闻酒,迄至如今醉未醒?」

鸟窠吹布毛 侍者悟玄旨

  鸟窠禅师有侍者名会通,形相端严,幼而聪敏,七岁蔬食,十一岁受五戒。唐德宗时为六宫使(皇宫使者),二十二岁为求出家而辞官。先是于昭阳宫中春日赏花时,忽闻空中有声言:「虚幻之相,开谢不停,能坏善根。仁者安可嗜之?」会通禅师因而大有感悟,从此忽忽不乐。皇帝觉得奇怪,而问其缘故,会通禅师回答祈愿出家。帝曰:「朕视卿若昆仲,若求富贵过人,可以顺卿意,唯出家不可。」十天之后,帝见其容颜憔悴,召相者来看相,相者说:「此人当绍隆三宝。」帝于是厚赐会通禅师,命官吏资助送归乡里。

  会通禅师回家后不久,遇韬光法师,得其指引参谒鸟窠禅师,乞求出家,鸟窠禅师回答:「今时为僧鲜有精苦者,行多浮滥。」会通禅师说:「本净非琢磨,元明不随照。」鸟窠禅师说:「汝若了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,即真出家,何假外相?汝当为在家菩萨,戒施俱修,如谢灵运之俦也。」会通禅师说:「然而理虽如此,于事何益?倘蒙摄受,则誓遵师教。」如是三次祈请,鸟窠禅师皆不应允。这时,韬光禅师便向鸟窠禅师劝说:「宫使未尝娶,亦不畜侍女。禅师若不拯接,谁其度之?」鸟窠禅师于是为会通禅师剃度,并授具足戒。会通禅师常昼夜精进,诵大乘经,修习安般三昧。

  会通禅师侍师数年却未蒙印授。有一天,忽然向鸟窠禅师辞行。鸟窠禅师问:「汝今何往?」会通侍者回答:「会通为法出家,以和尚不垂慈诲,今往诸方学佛法去。」师说:「若是佛法,吾此间亦有少许。」会通侍者问:「如何是和尚佛法?」师于身上拈起布毛,吹一下。会通侍者豁然大悟,于是不再往他处去参方,常居师左右,世称布毛侍者。有赞曰:「金貂职近,紫禁春浓。割弃富贵,瞥如轻鸿。求师慕道,劳苦在躬。不具智勇,岂悟真空?」

  会通禅师后来住于招贤寺开堂弘法,鸟窠禅师归寂后将近二十年,唐武宗废招贤寺,会通禅师与众僧礼辞灵塔而后离去,莫知其所终。

端坐归寂 来去自在

  鸟窠道林禅师于穆宗长庆四年(公元824)二月十日,告诉侍者:「吾今报尽。」说完即端坐,怡然归寂。世寿八十四,法腊六十三(一说太和七年癸丑岁九月二十二日归寂。世寿九十九,法腊八十)。塔于北山喜鹊寺(一说石甑山下),諡号圆修。赞曰:「去险就平,世俗同律;璇室雕宫,倾危相袭。至人无心,险平如一;谓余不信,巢鹊可质。」有南岳僧唯贞为鸟窠道林禅师作塔铭。

  明代天界觉浪盛禅师礼鸟窠道林禅师塔,作赞云:「类之不齐同,混则知处所,不住凡圣,随缘寄迹鸟窠,博得一世盛名。白侍郎到这里始惊觉,坐镇江山有薪火之危;通侍者十八年乃悟道,欲参诸方求佛法大意,悟个什么呢?拈起布毛一吹,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公案,都被无影树头风吹去。吹到哪里去?」以如意指塔云:「高着眼。」

  《传法正宗记.卷第九》记载鸟窠道林禅师所出法嗣有二人,杭州招贤会通禅师,与灵岩宝观禅师。

  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