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2
 
本期主题:和合 待人处世的智慧







佛言:「若有和合怨难得,和合之者增名闻,
和合之者得相爱,何有智者不和合?」
智者心中常保泰和,待人处世和谐无诤,
自能得众缘之助,成就一切善法。


从善如流的胸襟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星坚法师


  有些企业员工们经常将一个字挂在嘴边:「align」(意思是对齐、调准、合作),机台产能要提升多少?客户的要求是什么?专案完成的期限是哪一天?每天不断地与主管align、与同事align、与客户align……「好的开始,是成功的一半」,凡事讲求有好的开始,团队合作就要先作沟通达成共识,厘清目标是什么再开始行动,如此事情才会顺利进行。当目标、愿景能达成共识时,大家朝着一致的目标去努力,就能产生向心力,借此统合大众、发挥出团队的力量、圆满达成目标。

见和同解 放下执着

  佛陀以「六和敬」作为出家僧团和合的标准,其中「见和同解」便是以相同的见解、理念,使道场更团结、兴盛。此外,中台四箴行──对上以敬,对下以慈,对人以和,对事以真,是中台禅寺四众弟子的共识,朝这四个方向共同努力,便能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

  当我们要配合他人做事时,往往会在很多细节上计较,纵使最后还是会达成目标,但总需要经过一番勉强、折腾才能完全融合。出家前在常住学习一段时间,偶尔会觉得:「这样做不是多费工吗?」「将时间花在做这么细的事上,真的有帮助吗?」经过一段日子后,才知道一件事情的圆满不是只有一个面向;从而体会到在道场发心,就是借由坡务磨炼自己、学习承担、要与他人合作、配合大众一起做事。因此,聆听布达讯息时,不要起烦恼、质疑,过多的念头会使自己失去正念。只要沟通清楚、按计画进行便是。如此渐渐突破个人盲点,放下执着,不再用自己过去的经验、想法作标准,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。

善利万物 圆融无碍

  团队合作要有从善如流的胸襟,接纳他人的看法、做法,学习他人的优点、长处。若看到同侪太优秀时,便认为是「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量」,其实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自己。因为嫉妒心的分别比较,在内心筑起了无形的高墙,遮蔽了自己的智慧心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,不应该彼此计较,而是应学习包容与赞叹。

  佛法讲:「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。」在现代人际互动密切的环境中,想要有所成就,除了自己的努力外,还需要靠良善的外缘。若是外在善缘不具足,自己也无法独善其身。而想要有善缘,要先有善因,如在他人需要帮助时,主动伸出援手,才能广结善缘。《论语》言:「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」自私自利的态度不但无法与他人结善缘,更让他人心中对自己产生负面印象,往后要改善关系就不容易。开山祖师曾开示:「功德归三宝,好事给他人,坏事自己反省检讨」,若能抱持成人之美的态度,不计较是否对自己有利,以无私之心去成就他人的功德,自然会得到信任。

  《老子》讲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」与他人合作时,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以同理心考虑他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而能如流水一般柔软应对,随顺因缘,找出最适合的方式、做法,才能圆融无碍。

  《大学》云:「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。」和平、和谐的世界要从改变自身开始,从个人的改变进而影响他人、社会。当每个人都互相礼让、和合相处,互相帮助、彼此成就,则不但团体能发挥最大成效,个人利益也能得到最大的保障。若能和合无诤,不论是家庭、社会、国家乃至道场,都能远离纷争、冲突,因此而日益和乐、安定、兴盛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