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2
 
本期主題:和合 待人處世的智慧







佛言:「若有和合怨難得,和合之者增名聞,
和合之者得相愛,何有智者不和合?」
智者心中常保泰和,待人處世和諧無諍,
自能得眾緣之助,成就一切善法。


常行六和敬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一個團隊最重要的就是要「和」。俗話說「家和萬事興」、「和氣能生財」;就個人而言,心當中要和、要靜、要定,不能發脾氣,這樣身體就會健康,壽命就會延長;與人共事,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和合、忍讓,做到了,團隊就是一片和氣。

六和敬法 和合無諍

  佛經裡面講,我們在道場共住修行要修「六和敬」,在身、口、意、戒、見、利六個方面都要和合:身和同住,口和無諍,意和同悅,戒和同修,見和同解,利和同均。六和敬的道理,不但適用於道場,在公司或任何團體中,也都可以依照這個原則去實踐。

  第一,「身和同住」,大家共住在一個地方,身要和。住在道場裡,身體要遵守道場的規定,不能吵架、打架、鬥爭,這就是身和;身和才能共住,假使有人在道場裡吵架、打架,影響到大眾,這樣的人就不適合繼續住在道場,就要請他離開。在公司裡面也是如此,身要和,不吵架、不鬥嘴,不結黨、不營私。身和同住的道理,就如同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,動作要一致,前進、後退、往左、往右,統統都要配合口令,這樣船才能順利前進,這就是身和。

  第二,「口和無諍」,口要和,說話不要傷害大眾,彼此之間要互相規勸,不能說他人是非,不能東家長、西家短,不能惡口、兩舌、妄言、綺語。如果在公司裡能夠達到身和、口和,就沒有鬥爭的現象。

  第三,「意和同悅」。做到嘴巴不說傷害他人的話、身沒有衝突這還不夠,進一步心也要和。因為心是根本,假使我們這個心不平,只是在身、口上勉強表現出和合,這樣做無論對自己、或是團體,都會顯得虛假、不踏實。所以除了身、口以外,還要做到「意和同悅」,大家要有共同的理念。像我們住在中台山,有一個共同的理念、共同的目標──修行、成道、弘法利生、建設道場。在公司也是如此,大家理念一致,達成共識,有共同的目標,朝這個共同方向去走,就能到達好的地方;就修行而言,就能由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。

  第四,「戒和同修」。佛經裡面講要修戒、修定、修慧;在僧團當中,比丘有比丘戒,比丘尼有比丘尼戒,沙彌有沙彌戒,沙彌尼有沙彌尼戒,每個人都把戒持守好,大眾就可以共同在道場修行。以公司而言,公司裡有規章、章程,規定什麼時間上班、什麼時間休息、什麼時間可以請假……任何人都要共同一致來遵守,不能蹺班,不能投機取巧,這就是戒和同修。

  第五,「見和同解」。「見」就是知見,大家的知見要一致,要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。在團體當中,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目的、方向,但不能違背整個團體的方向。例如在公司裡面,要站在公司的立場來考量,公司就像是一條大河,個人則是一條小河,如果公司沒有了,自己也不能存在;在道場也是如此,如果道場沒有了,個人連住的地方都沒有,也無法修行。因此,在道場共住修行有一個原則,自己可以看經、打坐、弘法、利生……這是屬於個人的事情;但是不能因為個人的事情、個人的利益,而損害整個道場的利益。在公司也是如此,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利益,但是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,就出賣了公司、出賣了團體,而損害、破壞公司的利益。

  第六,「利和同均」。我們住在道場當中,吃的、住的、用的,都是依止常住,讓大家修行沒有後顧之憂,這就是利和同均。就世間而言,每個人有各自的薪水,假使要求大家薪水都一樣,或是把薪水完全貢獻公司、貢獻國家,自己沒有一點利益,這樣也沒辦法生活、生存。孔子說:「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」在公司裡面,董事長、總經理、主管、員工的薪水都不一樣,為什麼?因為每個人的智慧不一樣、發展情形不一樣,薪水當然就有高有低,把這個道理想通了,就天下太平;假使這個道理沒有想通,只想從表面上要求平等,公司就會亂掉。每個人在公司裡,都能得到適當的薪水,這個月付出了多少,也能收到相應的報酬,這樣有均等、公平的原則就是利和同均。

  以上就是佛教所說的六和敬、六和合;這是一個制度。如果能夠把這個制度落實、做好,大家都沒有爭議,就能安定;有了安定、有了喜悅,即使再辛苦也不覺得苦,每個人都有共同的方向,這就是「和」。假使失去了「和」這個大原則,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利益,彼此鬥爭、彼此攻擊,無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就。

  佛法告訴我們六和敬、六和合的道理,無論做什麼都要和,一個團隊能夠和合,才有生氣、才有活力,就像活水一樣,源源不絕,始終用不窮盡;假使團隊無法和合,就沒有生氣、沒有活力,就像一潭死水,久了以後就會臭掉,是沒有用的。

以和為貴 廣結善緣

  經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大家同在一個團隊、同在一個公司,都是有緣。佛法說,人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因緣;俗話也說「同船過渡百世修」,坐同一艘船、同一部車,不要認為沒什麼、無所謂,這是百世修來的因緣;全世界有七十多億人,要能夠同船過渡,是不容易的事。所以大家同在一個公司,都是前世有緣;乃至共同來到道場,更是有佛緣、有法緣、有歡喜緣、有人緣。佛法講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有了人緣、有了善緣,就沒有惡緣,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左右逢源,就容易成就。

  人與人之間,見面就有三分緣。例如在公園裡遇到人,雖然從來不認識,但見了面,點個頭、打聲招呼:「早上好!」這個就是緣。有了這麼一面之緣,將來無論在哪裡遇到,什麼事情都好談。人不要把路走絕,做任何事情都要退後一步想,退後一步,海闊天空;即使彼此之間的緣再不好,也要保持和諧,因為將來可能還會再見面、共事。

  和合是最重要的。我們修六和敬,就是一個「和」字。能夠做到對人以和,心中自然就會平靜、寧靜,經常都是泰和的境界。所謂「泰和」,「泰」就是廣大無邊;我們對任何人都要和氣、謙卑、和諧,養成了這種心境,自然就與道相應。這就是修行、修道最直接的管道!大眾不要把這幾個字看輕;真正做到了,無論做人、做事、修行,一定有很大的助益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