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1

 

 

禪門探微









丹霞天然禪師

文╱編輯部  圖╱傳塔 

  丹霞天然禪師,唐代僧人,石頭希遷和尚之法嗣。師少年時原本學習儒家經典,深明唐代官立的九種經典;因遇到一位僧人的啟發,乃轉而學習佛法。丹霞禪師到南嶽參禮石頭和尚,於其門下服事二三年,得和尚為其剃度,立名天然。後來於嶽寺希律師受具足戒。曾參禮馬祖禪師、南陽忠國師、徑山國一禪師。師於南陽(今河南南陽)丹霞山開堂弘法,因此人稱丹霞禪師。

石頭剃度 立名天然

  丹霞天然禪師未出家前,曾與龐居士一同前往京城應科舉考試,在寄宿旅舍時,忽一夜夢見日光滿室,有善占相的人說:「此是悟解空性之祥兆。」後來,在路途中遇到一位行腳僧,僧人問:「大德去何處?」丹霞禪師回答:「求選官去。」僧人說:「可惜如此工夫,何不選佛去?」丹霞禪師說:「佛當到何處選?」那位僧人說:「江西馬祖禪師現在住世說法,悟道者不可勝記,是真選佛之處。大德可以前去參禮。」

  丹霞禪師與龐居士二人宿世根機猛利,前來參禮馬祖禪師時,禮拜過後,馬祖禪師說:「這漢來作什麼?」師除下頭巾,馬祖禪師觀察機緣而笑說:「你的師父是石頭和尚。」師說:「若是如此,請指示石頭和尚所在處。」馬祖禪師曰:「從這裡到南嶽七百里,希遷長老在石頭,你去那裡出家。」(希遷禪師在衡嶽南寺東邊的石臺上結庵而居,時人稱為「石頭和尚」。)

  師當日便出發前去參禮石頭和尚。和尚問:「從什麼處來?」師回答:「某處來。」和尚說:「來作什麼?」師如前一樣應對,和尚便點頭說:「到槽廠(寺中做雜役處)去。」師於是入行者(依住寺中尚未剃度之修行人)房,擔任大寮雜役。經過二三年,石頭和尚欲為落髮,前一夜年少行者會參時,和尚說:「佛殿前一搭草,明日早粥後鏟除。」第二天一早,諸年少行者各個持鍬鑺準備除草,唯有丹霞禪師獨持刀、水,以水洗頭後,於和尚面前跪拜。和尚笑而為他落髮剃度。師頭頂上如峰突起,和尚按一按說:「天然矣。」落髮既畢,師禮謝剃度兼謝賜名,和尚說:「我賜你何名?」師回答:「和尚豈不是說『天然』麼?」石頭和尚覺得師甚奇特,於是為他略說法要,師便掩耳說:「太多了。」和尚說:「你試作用看。」師遂騎於聖僧像頭上,和尚說:「這阿師!他日後打破泥龕塑像去。」古雪哲禪師論此公案云:「你道丹霞見什麼道理便掩耳而出,莫是撥無因果麼?且喜沒交涉。須知此事貴在英靈特達之士,向未舉已前薦得。自然如水投水,似空合空,不落理路窠臼,不被知解糾纏……須知本來無事,本來現成,本來平等,本來解脫。祇因迷頭認影,遂至向外馳求。所以道演若達多失卻頭,狂心歇卻即無事。」

  後來,丹霞禪師從嶽寺希律師受具足戒。受戒之後,再參禮馬祖禪師。馬祖禪師問:「從什麼處來?」丹霞禪師回答:「從石頭來。」馬祖禪師說:「石頭路滑,有沒有滑倒?」丹霞禪師回答:「若滑倒即不來此。」馬祖禪師覺得師甚奇特。丹霞禪師後來雲遊四方,於天台山華頂峰居住三年,又至餘杭參禮徑山國一禪師;元和初年上龍門香山,與伏牛禪師成為莫逆之交。

  丹霞禪師至洛陽,參禮南陽忠國師。第一次,見侍者便問:「和尚還在麼?」侍者回答:「在,只是不見客。」師說:「太深遠生!」侍者說:「佛眼也看不見。」師說:「龍生龍子,鳳生鳳兒。」侍者後來向國師說,國師便打侍者二十棒趕出。師聽聞此事,說:「不愧為南陽國師。」明日,再前往參禮拜謁。見到國師,便展坐具。國師說:「不用不用。」師退後,國師說:「如是如是。」師卻進前,國師說:「不是不是。」師繞國師一匝便出去。國師說:「去聖時遙,人多懈怠。三十年後,覓此漢也難得。」溈山禪師云:「丹霞可謂懷藏至寶,遇智者乃增輝。國師鴻門大啟,登堂入室須是奇人。」

  師於惠林寺,遇天寒,焚燒木佛以禦寒,院主見了呵斥他,師說:「吾荼毗,覓舍利。」院主說:「木頭有何舍利?」師說:「若如此,為何責備我?」院主向前,眉毛一時墮落。有人以此問真覺大師:「丹霞燒木佛,上座有何過?」真覺大師說:「上座只見佛。」進而又問:「丹霞又如何?」真覺大師說:「丹霞燒木頭。」

  丹霞禪師曾作〈翫珠吟〉:「識得衣中寶,無明醉自惺。百骸俱潰散,一物鎮長靈。知境渾非體,尋珠不見形。悟即三身佛,迷疑萬卷經……演教非為教,聞名不認名。二邊俱不立,中道不須行。見月休看指,歸家罷問程。識心豈測佛,何佛更堪成?」

  元和三年(公元808),丹霞禪師有一日在洛陽天津橋上橫臥。正好駐守大臣鄭公出外巡視,隨行者看到便加以呵斥,丹霞禪師亦不起身,有官員問師原因,師仰望並徐徐地說:「無事僧。」鄭公視其言行不凡,為有道之人,於是供養一束絹帛及兩套衣,並每日供養米、麵。洛陽城一帶的人,都隨而歸向崇信。

丹霞開堂 青山淥水不相似

  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)春,丹霞禪師對門人說:「吾思歸隱山林。」當時,門人令齊靜於是在鄧州(今河南鄧州)南陽丹霞山擇地建庵以奉事。三年之間,來參學者達三百人。大眾雲集,遂建成大院。

  師初開堂時,有人問:「如何語話即得不墮門風?」師說:「一任語話,即不墮門風。」僧說:「便請和尚語話。」師說:「青山淥水不相似。」

  師上堂曰:「阿爾渾家切須保護一靈之物,不是爾造作名貌得,更說什麼薦與不薦?吾往日見石頭和尚,亦只教切須自保護。此事不是爾譚話得。阿爾渾家各有一坐具地,更疑什麼?禪可是爾解底物,豈有佛可成?佛之一字永不喜聞。阿爾自看,善巧方便、慈悲喜捨,不從外得,不著方寸。善巧是文殊、方便是普賢,爾更擬趁逐什麼物?不用經、不落空去。今時學者紛紛擾擾,皆是參禪問道。吾此間無道可修,無法可證。一飲一啄各自有分,不用疑慮,在在處處有恁麼底,若識得,釋迦即者凡夫是。阿爾須自看取,莫一盲引眾盲,相將入火坑。夜裡暗,雙陸賽彩,若為生?無事珍重。」

  有一位禪師從遠方來問道,山下遇見丹霞禪師,於是問:「丹霞山在什麼處?」丹霞禪師指山說:「青青黤黤底是。」那位禪師說:「莫只這個便是否?」丹霞禪師說:「真師子兒,一撥便轉。」

  丹霞禪師勘驗僧人:「什麼處來?」僧人回答:「山下來。」師又問:「喫飯也未?」回答說:「喫飯了。」師說:「拿飯給你喫的人,還具眼也無?」僧人無法回答。有人以此語問溈山禪師,溈山禪師說:「有。」進而問:「眼在什麼處?」溈山禪師說:「眼在頂上。」又有人以此語問洞山禪師,洞山禪師說:「若不是溈山,爭解與麼道?」僧便問:「如何是在頂上的眼?」洞山禪師說:「不昧向上。」

  真歇清了禪師參禮丹霞禪師。丹霞禪師問:「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?」清了禪師正準備答話,丹霞禪師就說:「你鬧在,且去。」一日,清了禪師登缽盂峰,豁然契悟,歸來向丹霞禪師說。丹霞禪師與一掌說:「將謂你知有。」清了禪師便禮拜。

戴笠持杖 垂一足示寂

  師於長慶三年(公元823)癸卯歲六月二十三日,告訴門人備熱水,沐浴完說:「吾將行矣。」於是戴上笠子、手持杖、腳穿鞋,垂一足尚未至地即化去,世壽八十六。敕諡智通禪師,塔號妙覺,膳部員外郎劉軻撰碑文記述其德行。師有〈孤寂吟〉、〈驪龍珠吟〉、〈弄珠吟〉、〈如意頌〉等傳世。

  師法嗣有七人,據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七記載,為京兆翠微無學、丹霞義安、吉州性空、本童和尚、米倉和尚、揚州六合大隱、丹霞慧勤。

 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