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1
 
本期主題:諦觀無我 解脫自在







經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如實了知諸法皆是因緣假合,無我、無自性,
起智慧觀照,放下妄執、心不著境,即得解脫自在!


以覺觀成就更好的自己

文/普林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怡


  學佛前,每天汲汲營營追求著世間所說的價值及財富,乃至對於別人口中的一句話,往往都要爭個輸贏高下才甘心。自己因為這個自以為很重要的「我」,與所衍生出的我身、我見、我貪、我愛、我瞋、我癡、我執,不斷地煩煩惱惱。一切的不快樂和不自在,皆由不明白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都是虛妄不實而來;生活中常常在「我」及「我所」中打轉,卻不知早已迷失在業海中。

  龍樹菩薩《中論》云:「眾因緣生法,我說即是無,亦為是假名,亦是中道義。」學佛修行後,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緣法──因緣和合而生起,因緣不具足則壞滅,緣來緣去,緣生緣滅,生生滅滅,滅滅生生。沒有一法是單因單緣而成就,所有隨因緣而起的假相,當體即空。因此,面對種種境界時,應當知道境界是仗因託緣而生,在過程中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隨時注意心境的變化,藉境練心。

  還記得自己初到道場時,在出坡作務中,為了物料的擺放位置及排列方法,與一起出坡的資深師兄各持不同意見,心生強烈的不愉快,雖然完成坡務,但內心卻有很多煩惱和念頭。後來,學習覺察、覺照,從一開始堅持的我執,慢慢學習接受他人的意見,接納自我及對方的不同,讓自己在面對人事物時更加圓滿。

  又有一次,為準備課堂中的心得分享,心生種種無明、壓力,想起教授法師在課堂上開示:「沒有我相,就不會感到不好意思或緊張,那還有什麼壓力?」於是學習放下得失心,知道要在因中好好努力準備,而不是擔心、憂慮、恐懼結果,也不應貪求表現,如此才能處眾無畏。並學習以佛法經典的正知見為依據,如理如法與大眾分享佛法的殊勝。

  如此不斷地觀照心念,面對每一次的執事及坡務,不再讓自己在事相上糾結打轉。進而學習以「無我」關照別人,覺察自己,在人事物中好好思惟,以正念、正定,應對處理一切外境。

  《楞嚴經》云:「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,皆是我心變化所現。世尊!我了如是唯心識故,識性流出無量如來。」明白一切境界中的好與壞、善與惡、淨與穢,其實都是自己心識分別所產生,不著一切相、不落二邊,才能回歸中道實相。用智慧改變自己的習氣,回歸沒有能所的這一念心,銷歸自性,方能契悟清淨自性佛土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