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1
 
本期主題:諦觀無我 解脫自在







經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如實了知諸法皆是因緣假合,無我、無自性,
起智慧觀照,放下妄執、心不著境,即得解脫自在!


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

文/普林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衣


  佛陀入滅前,囑咐弟子應「依四念處住」。這是佛陀慈悲,教導眾生正確看待世間實相: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以慧觀力量,轉化因顛倒妄生的諸多煩惱,獲得清涼自在安樂。

  學佛前,總把對諸相的執取,美其名曰「求好心切」、「擇善固執」。殊不知,執著於好的表現、好的結果、好的境界的心念,不過是一種顛倒妄想,就像一條捆縛手腳的繩子,多年來讓自己不得自由,凡事窒礙難行。

  在精舍薰修這幾年,透過聽經聞法、觀照身口意,發現自己過去一直是個十足的「煩惱人」。每天從早到晚,總是戰戰兢兢,諸多擔心憂懼。原因無他,就是不明白一切現象皆是因緣和合而生,非一己之力所成;一味地將「自己」無限放大,乃至堅固執著希望能全盤掌控一切。若稍有變動不順,則瞋惱相隨,或煩憂不已。

如理思惟 照破我執無明

  猶記得兩年前,在教育界服務十多年的我,面對諸多變革與環境變異,自認早已能隨遇而安。但當面臨學校制度變動,要臨時接任一個一年內連換三位導師的班級時,卻起了極大煩惱與抗拒。既害怕接手,亦煩惱於重新備課的壓力,更因自覺不被尊重,而有諸多情緒波瀾。當時挫敗不滿與抗拒的心緒淹沒理智,甚至一度想要放棄教職。

  幸而當時我已在精舍薰修佛法,聽聞教授法師在禪修班課堂中不厭其煩、苦口婆心地勸勉:修行要記住「不起煩惱」,就算起了煩惱也要快快放下,「煩惱不過夜」。更教導我們思惟「凡事皆因緣和合而生」,不要在單因單緣的錯誤知見中,「執迷不悟」;要知道不管遇到什麼境界,都有自己可以修福修慧的入處,故無論任何因緣,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」。這些師父平時開示的法語,在當時猶如一盞明燈,為自己照破因我執深重而生的諸多煩惱;亦如清涼甘露,息滅自己心中張牙舞爪的貪瞋癡,令狂心得以暫歇。

亦步亦趨 大作夢中佛事

  所謂「不住緣起」,若一直堅持攀住過去的緣,便註定在無邊苦海中浮沉,不得自在。既然因緣會變化,那就表示不好的因緣也是可轉、可變、可化。因此,自己以佛法的正知見為後盾,甘心甘願接受因緣變動,更在變動因緣中,萌生把握因緣、創造因緣、轉變因緣的勇氣與信心。

  誠如師父所言:「要藉種種因緣,成就種種善法。」於是,接手新班級後,知道學生亦對變動有許多不解與不安,便將自己調伏煩惱的心路歷程全盤托出,與學生分享。更與學生共勉,世間諸法確實是因緣而生、因緣而滅,我們要讓自己保有更多彈性,學習接受並創造一切善緣。因為這樣「好的開始」,我與這些學生締結兩年殊勝的師生良緣。

  事過境遷,對於當時在禪修班聽聞的「四念處」,便有了更深的體悟。深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,總是妄念紛飛,而這些念頭又牽引著自己,對諸多境界做出顛倒的回應,實在走了很多冤枉路,也白費許多力氣。把種種錯誤知見和執念,當成盔甲穿在身上,來保護所謂的「自我」,卻只是不斷地給他人帶來傷害,也為自己製造困擾。

  學佛後,知道心性之理,提起覺性,安住正念,修正顛倒的知見,減輕執取之心,使患得患失、終日惶惶惑惑的心,回歸平靜;在種種因緣際會中,忘懷得失,隨遇而安,成就善法。期許自己能緊隨大善知識的腳步,勇往直前,大作夢中佛事,自在步紅塵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