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0
 
健康樂活






  
正確用藥──完善自我照護

文/普得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、國防醫學院藥學系退休教授 張鵬(傳護)

壹、藥物的定義與功能

  藥物(drug)廣義上包括能對人或動物產生已知生物效應,用以預防、治療、診斷疾病,或增強體格、改善精神狀態的物質。藥物的來源有三:1.天然動植物、礦物,2.合成及半合成的化合物,3.生物、血液產物。

  尚待進一步加工的藥物,除了簡要標示之外,不具有一定的包裝、外觀、無固定劑量者稱為原料藥(drug substance),例如藥廠合成的化合物、實驗室或生物藥廠初製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、以及採收的中草藥材等皆是。

  藥品(medicinal drug或drug product)則是由製藥公司將原料藥加工,分裝成各種劑型,具有一定性狀、劑量、包裝、標示之產品,常見各類西藥製劑以及中藥的膏、丹、丸、散稱為藥品。製藥公司及開發商往往持有藥品專利權,可以獨家生產,而非專利或是專利過期的藥品,由其他廠商仿製而成者稱為學名藥(generic drug)。

常見藥品的劑型如下:
一、口服藥:通過腸胃道吸收的錠劑、膠囊、液劑、粉劑,以及舌下錠。
二、外用藥:軟膏、貼片、吸入劑(氣霧劑及乾粉末)、鼻噴劑。
三、注射劑:可在鞘或皮下快速推注者,以及肌內、靜脈、腹腔內、骨內注射。
四、栓劑:通過直腸或結腸吸收,或治療陰道感染。

貳、正確的用藥觀念

  經醫師正確的診斷、取藥,然後病患配合醫囑用藥,才有可能達成緩解病痛的目標。看病過程包括在看診前先想清楚如何向醫師表達身體的狀況,記性不佳者可用小紙條逐項記下備忘。正確用藥需由下列五大方向著手:

一、看診時清楚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,以便醫
  師對症下藥:


(一)說清楚症狀,大約何時開始、正在服用的
   中、西藥或保健食品。
(二)女性需告知目前是否懷孕、正準備懷孕或
   正在哺乳。
(三)講明白對哪些藥品或食物過敏,有哪些飲
   食節制的需要。
(四)曾經罹患過哪些疾病,包含家族性的遺傳
   疾病。
(五)是否需要開車或從事高專注力的工作。

二、領藥時要看清楚藥袋基本標示:

(一)確認姓名:核對藥袋上個人資訊是否正
   確。
(二)看清楚藥品用法:確認使用的時間、用量及方法。
(三)查看藥品適應症:判別是否與所患的疾病相符。
(四)檢查藥品名稱和外觀:核對藥品是否與藥袋上的描述相符。
(五)留意副作用或注意事項:了解用藥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或警訊。
(六)了解使用天數:應該服用多久,並核對藥品總量。
(七)注意藥品保存期限與方法:是否過期、存放時需要特別留意的事項。
(八)善用藥局諮詢窗口:若看不懂藥品服法,或慢性病者換藥、改變服法、想確定哪些
   食物或藥品不宜同食,應當場問清楚。

三、日常吃藥時應看清楚藥名,遵照醫囑之用法、間隔:

  看清楚藥名避免誤食。用藥的間隔會影響療效,不可任意增減。

四、所有的藥品應有清楚標示,正確貯存:

  注意內服及外用藥應分開存放,儘可能保持原有包裝及說明書,在藥品未吃完前不要丟棄,以便每次用藥前再看一次藥名,確保無誤。

  存放藥品以避光、避溼、避熱為原則,家中有多人生病時藥品應分開存放,並妥善放置,避免小孩誤食。需冷藏之藥品應注意冷藏之溫度是2~8℃。

五、有病看醫師,問藥找藥師:

  同樣的病每個人的症狀不同,使用藥品及劑量會因個人生理變化而不同,有病就該看醫師,絕對不要購用來路不明藥品。服藥後若有任何不適,可以打藥袋上的諮詢電話,或是請教鄰近社區藥局的藥師,並在回診時向醫師反映,做適當的調整。

參、認識藥品標示

  藥品依照作用力和安全性的大小分為處方藥、指示藥和成藥三類,「處方藥」限由醫師處方監督使用,經醫師診斷,確定病因後開立處方箋,才能到藥局取得藥品使用,藥局沒有醫師處方不能販售處方藥,例如高血壓、糖尿病用藥、抗生素等。

  「指示藥」可由醫師、藥師輔導民眾使用,購買時不需要有處方箋,例如普拿疼、胃藥制酸劑等。

  「成藥」則是人人都可以購買使用的藥品,不需要醫師處方箋,也不必經過藥師指示,開放給民眾在藥局或超市選購,使用前須閱讀藥品說明書,了解用法與用量,例如維生素類、綠油精與萬金油等。

  每個藥品究竟屬於哪一類,可以從藥品說明書或藥盒包裝來辨識,處方藥或指示藥品會標示「衛部藥製字第○○○號」字樣,進口藥品字號則將「製」改為「輸」作「衛部藥輸字第○○○號」;處方藥會標示「本藥須經醫師處方使用或限由醫師使用」。如果是指示藥,外包裝會標示「指示藥品」;成藥的外包裝上會標示「成藥」字樣,且一定有「衛部成製字第○○○號」字樣。

肆、日常用藥風險

  自我照護是維護健康最重要的關鍵。有正確的認知,才能夠判斷自己的狀況是調整生活作息就好,或是需要吃藥、就醫。日常用藥應了解或注意的事項:

一、飯前服用與飯後服用:

  飯前一般是指飯前一小時,或飯後二小時,適合胃腸刺激性小、或食物會影響吸收的藥品。飯後指飯後一小時內、或與食物一起服用,這類藥可藉食物幫助吸收,或減少腸胃刺激。

二、一天四次與每六小時一次有不同目的:

  一天四次用於症狀治療,例如止痛藥;每六小時一次則是希望能維持藥物固定的血中濃度,以維持療效,一定要按照固定的間隔來服藥,例如:抗生素。

三、藥品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:

  用藥後除了預期的療效外,可能產生副作用或不良反應。不同年齡層或體質的病人,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及作用,有些不會帶來太大困擾,有些確實需要特別地注意與處理,應向醫師、藥師諮詢。病人生理狀況不佳,可能會影響藥品的吸收、代謝,增加副作用的發生。

  二種藥物之間或與其他中藥、食品可能會有交互作用,常見的如葡萄柚汁會延遲藥物代謝,不適合和很多藥品同時服用,這就是為何拿藥一定要找藥師調劑的原因。

  地下電台、不實誇大的廣告很容易使人掉入陷阱中,記住切勿聽信偏方,使用來路不明藥品,包括中藥;若有身體不適應先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,並依照指示使用藥品,不任意增減藥量或停藥。醫師開立的藥品僅適合病患個人服用,千萬不可互相分享,以免造成傷害。

伍、結論

  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,是否需要用藥、以及用藥劑量,是藥理作用與毒性副作用雙重考量下的抉擇。病患應培養正確的健康知能,接受看病請醫師診療、用藥接受藥師的指示、看病未必一定要拿藥,能夠不用藥而不至於影響病況,或是已經痊癒時,就停止用藥。請記住絕對沒有「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」的萬能藥物,多諮詢專業藥師,詳細了解用藥方法與注意事項,正確用藥,才能有效地治療疾病。

  祝願諸位大德常保身心康健、事事如意!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