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0
 
本期主題:靜觀自得的定慧人生







古德云: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。」
心清淨、心靜,就能產生定力與智慧,
對一切萬事萬物皆能明察秋毫、洞徹無礙。


定慧圓明 心光常現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修習佛法的目的,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定心、淨心。心定了,無論做任何事情,都能看得清清楚楚,身也會安定、健康。心清淨了,就有清淨的智慧,這一生就愈走愈光明,不會走錯路、走遠路。要達到心定、心淨的境界,就必須修習「禪」。

世事相對 苦樂由心

  總的來說,「禪」就是一個定慧的境界。每一個人都需要定慧;慧就是智慧,定就是這個心如如不動。在日常生活上,心能夠定得下來,做任何事情都會感到很歡喜、很愉快,就不會感到疲勞;有了智慧,面對各種事情,都能有正確的看法和理解,遇到煩惱也能馬上化除。

  人生有很多苦惱,如果我們有定力、有智慧,就能夠把這些苦看破,苦就變成了樂;相反地,如果不了解這個道理、沒有定慧,煩惱就會愈來愈多。

  俗話說: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佛法講,人生是個苦海;怎樣才能把苦海變成淨土、變成天堂?把煩惱變成菩提?就要靠禪的智慧,凡事退後一步想。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相對、而不是絕對的,從好的方面來觀察,就會感到很愉快、很有福報;從壞的方面來觀察,感到煩惱,即使是好事,也會看成壞事。例如掃地、打掃廁所,一般人認為這是下賤的工作,總覺得自己做這件事情有失身分、尊嚴,沒有面子,這樣一想,就會覺得掃地是一件很苦的事情。然而如果從佛法的角度來看,掃地就不是一件苦差事,而是最有福報的事。

  佛經上說,掃地得五種功德:「一者自除心垢。二者亦除他垢。三者除去憍慢。四者調伏其心。五者增長功德,得生善處。」第一,掃地就是掃心地,我們心當中有垃圾、有煩惱,藉由掃地由事到理,掃除心中的煩惱,使這個心光光明明,這就是功德。第二,當我們把周圍的環境打掃得很清潔、窗明几淨,我們的心也隨之清淨。人家看到這個地方很清淨,馬上就讚歎、心生歡喜,他的心也隨之清淨。第三,每個人都有我慢心,總認為自己很優越、很高明,覺得自己高人一籌,做錯了事情也總是原諒自己、不承認自己的過失,這就是我慢;有了我慢心,不但學業很難成就,在做人做事方面,別人也會對你敬鬼神而遠之、不敢親近,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除去我慢。我慢心在平時不容易察覺,藉由掃地來磨鍊自己,就能除去我慢心。第四,藉由掃地降情下意,調伏自心,植端正業。第五,掃地能使我們增長福德、增長善根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掃地有很多功德、實在是一個大福報。這樣看來,同樣一件事情,由於看法不一樣,產生出來的苦與樂也不一樣。

發明真心 安住定慧

  佛法告訴我們,一個人的苦與樂、貧與富,並不是建立在高官厚祿、物質生活,而是建立在精神生活,也就是我們當下這一念心。每個人都有這念心,然而眾生的心跑到外面去了,不斷向外追求聲色、名利,這個心始終沒辦法安定,就感覺很空虛、很煩惱;如果我們把這個心收回來,兩眼內視、兩耳內聽,這個心安住在定慧上面,我們的生理、心理,馬上就會感覺很平靜、很愉快。佛經上說:「禪悅為食,法喜充滿。」明白了這念心,時時刻刻安住這念心,心中自然有無窮盡的快樂。所以能夠明白這念心,就找到了自己的真生命。

  這念心非常微妙,在佛法中又稱為如意寶珠、法身慧命、真空妙有、本心本性……悟了這個道理,明白這念心才是真正的自己,真生命現前了,就能達到無量壽、無量光,我們的生命就是無窮盡的。所謂開悟,就是悟這個道理。了解了這個道理,對任何事情都能看得很透徹、面面俱到,凡事都能退後一步想,這樣就能化解很多人生的煩惱,實在是如此。

  人生在世,要知道世間上沒有一件事情是真實存在,一切境界都是相對、虛妄不實的;假使不知道這些道理,把假的當作真的、真的當作假的,人生就顛倒了。有些人不了解,聽到人生是虛妄不實,以為佛法很消極、很悲觀,其實並不是如此。所謂虛妄不實,並不是什麼都沒有,而是假相、假有;我們在假有當中,能夠把種種事情處理得很好,心當中又不執著,這個心就能清淨、安定,目的是在這裡。要達到這個境界,就要靠禪的智慧;透過修定、打坐、觀心、檢討,在日常生活中,就能夠明白很多真實的道理、真實的意義。

  明白這個社會是相對的,心當中不要執著;我們修行也不能離開這些相對的境界;假使離開了,修行也無法成就。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我們在這個相對的世界中,要找到一個絕對的世界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所謂絕對的世界,就是師父在這裡說法,諸位聽法的這念心,不想過去、不想現在、不想未來;不但是不想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這個心也不能打瞌睡,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不但是不打瞌睡,這個心還要能夠作主。一般人常說要「活在當下」,卻不知道要活在哪個當下;真正的活在當下,就是要活在當下這一念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動的心,能夠做到,就是菩薩;這念心保養成功了,就是如來佛。所謂如來,是指我們這念心如如不動、了了常知,如如不動就是定,了了常知就是慧,當下這念心又有定、又有慧,生命就是無窮盡的,這就是真正的大富大貴、最尊最貴。

心鏡常明 應物無礙

  修行學佛,明白了這些道理,這念心時時刻刻都要安住在定慧上面,工夫養成了,無論遇到再困難的事情,都不覺得困難,遇到再苦的事情,都不覺得苦;即使從早到晚都很忙碌、有很多事情要處理,由於這個心經常有定、有慧,這些事情一下就過去了。

  佛經裡面講,這個心達到定慧的境界,就像一潭止水、一面鏡子一樣。普通人雖然也有這面鏡子,但是寶鏡蒙塵,鏡子上沾染了很多灰塵,灰塵就是種種惡念,種種煩惱、執著;修行學佛就是要把鏡子上的灰塵擦掉,透過返照、檢討、改進,把心中的塵垢去除了,沒有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、慢心、疑心,當下這念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閃閃發光;不但閃閃發光,而且是真空、妙有。沒有事情的時候,心當中沒有一點點東西;有事情要處理的時候,這念心就能起全體大用。

  古德有一個譬喻,形容我們這念心如明鏡當臺,「胡來胡現,漢來漢現」;相來則現,相去則無,這面鏡子是光光明明的,裡面一法不立、一塵不染;雖然是一法不立、一塵不染,卻能映現萬象,什麼來就現什麼,前面是一朵花,鏡中就現出一朵花;前面是一個人,鏡中就現出一個人;森羅萬象、形形色色,這面鏡子一照、統統都能現出來;這些境界過去了以後,鏡子裡沒有一點點東西,這就是禪。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簡單,能夠做到,就是菩薩;達到最高的境界,就是佛。無論是菩薩也好、佛也好,都不離開我們這一念心。要想達到最高境界,在行住坐臥、動靜閒忙中,這念心就要時時刻刻作主。

  佛經裡面講,眾生的心是粗中之粗,菩薩的心是粗中帶細,如來的心是細中之細、明察秋毫。眾生心中的垃圾太多,妄想、煩惱太多,障蔽心源,心不淨、心不定、心不明,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昏昏沉沉、糊里糊塗,看不清楚;如果心當中有了定慧、有了禪的心境,對任何事情都能看得很清楚。這個道理在任何行業都可以運用,研究學問的人,這個心有了定慧,就能夠成一家之言、不落別人的窠臼;企業家懂得這個道理,把這個心澄清了、智慧增長了,就能觀察商場上的動靜、取捨、得失;從事政治、做大事業的人,這個心定了、有了智慧,就能明辨忠奸,任何人都逃不過你的法眼、慧眼。我們修行,明白了這個道理,經常保持這念心,返照自心、斷除心中的煩惱,就能超凡入聖。養成了這種工夫、這種功力,在日常生活、動靜閒忙中,這念心就能得自在,無論學業、事業、道業,都能有所成就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