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9
 
本期主題:改變人生 從落實自省開始







《法句經》云:
「不好責彼,務自省身,如有知此,永滅無患。」
時時自省,轉化煩惱,使這念心回復清淨,
就能在菩提道上,一路向上,超凡入聖。


反省 真正的轉機

文/美國法寶寺中文高級禪修班學員 法潤


  親情是一種家庭的溫暖,可是過於緊密的關心,也會成為心頭難解的煩惱與羈絆。獨自在美國念書的這些年裡,曾試著從緊密的家庭關係中出走,以獲得想像中的自由,卻不得其解。學佛後,才意識到,從觀察自己、改變自己開始,才能帶來真正的轉機。

  二○一三年起出國學習,家人很是掛念。父親工作繁忙,母親則常常與我通話。起先,即使有晝夜顛倒的時差,我們的連繫也很頻繁。可是漸漸地,發現自己不太願意與母親通電話、視頻聊天了。若有電話響起,我開始熟練地按下靜音鍵。每次不情不願地接電話時,我也會自責:父母撫養我長大,盡心盡力教育我,為何我連與他們聊天的耐心都沒有呢?

自我反省 解決問題

  母親並非樂天之人,會因一些小事而心情低落。在我成長的過程中,母親不論是工作上或是家庭裡所遇到大大小小的不順遂,都會一股腦兒地說給我聽,有時是抱怨,有時是自責、後悔,這種習慣一直到現在仍然持續。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眉頭緊皺、嘆一聲氣,說:「哎喲,真後悔呀!」的情形。小時候,面對這樣的母親,心疼卻又手足無措;而長大後,在頻繁地聽到抱怨時,心頭也會蒙上一層陰影,下意識地想要逃避這樣的傾訴。然而,一味地逃離卻加深了我們之間的隔閡,母親似乎愈來愈不開心,而我則在自責和逃避二者之間掙扎;我與母親的關係也沒有任何好轉。

  很長一段時間,我都不知道該怎樣面對這個問題,直到三年前,我開始接觸佛法。在亞特蘭大的法寶寺,我們不但學習靜坐,還學習佛法的教義。住持法師在禪修課講了很多生動的例子,啟發我們在生活中,也能時時留心自己的一言一行。平時心浮氣躁的我,在這樣平靜的環境裡,如同乾渴的植物,得到了雨水的滋潤,禪修給我帶來了從未體驗過的平靜與歡喜。我開始每天靜坐,並在日常生活中儘可能地保持正念。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,浮躁的心平靜了一些,對自己心念的生滅起伏,開始有了敏銳的覺察。

  與此同時,很多已塵封的兒時記憶也在心中浮現,我驚訝地意識到,母親這樣的性格源於她貧苦的童年,和她暫時無力改變的孤獨生活環境。母親向我傾訴,是因她心中的煩悶和困惑,而我出於本能地想要逃避,何嘗不是一種膽怯、一種自私?世人皆苦,我在皈依後,曾發願要助世人離苦得樂,可當自己的母親被負面情緒困擾時,我除了逃跑,又做了些什麼呢?逃避交流產生更多的障礙,因果相續,原先的問題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,又變成了新的問題。

堅住正念 從心改變

  於是反省,為什麼不從自己開始改變呢?為什麼不嘗試用所學的佛法去幫助母親呢?我開始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和家裡通話,並告誡自己:心平氣和,堅住正念。在我真正地學會傾聽母親的煩惱之後,終於可以從她的角度,提供一些想法幫助她。若是母親被瑣事困擾而情緒低落時,我也會嘗試和她說一說佛法,告訴她境隨心轉的道理,並鼓勵她靜坐。在過去的這一年,我不再逃避和母親交流,令人驚喜的是,母親比以往開朗、快樂許多。

  身為在家居士,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會被瑣事耗去,可是如果我們可以隨時堅住正念、反觀自照,時時自省,那麼生活中任何點滴都是我們修行的機會。日常生活中,當我們留意自己的心念,就會覺察到,我們總有很多改變的餘地,若能改變自己,從自己的這念心下手,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