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8
 
中台園林









尋訪中台禪寺園林化停車場──妙覺園區【二】

文/編輯部

  「妙覺園區」綠意盎然,蒼松聳翠成蔭,園林宛若一座戶外雕塑博物館,多處安置著佛像、佛塔、拴馬樁,以及獅、象、馬、牛……各種石刻雕塑,其中更有鐫刻佛法妙義的法語「當下即是」、「汝若返照,密在汝邊」、「無住為本」、「同圓種智」的刻石,讓人在遊園的同時,也藉由法語滌淨思慮。在法語、造像中,營造出佛法境教的氛圍;伴隨各種文物雕塑呈現的意趣為方便,引領眾生妙契禪機,入佛法界。本篇將就園中的各種雕塑景觀進一步為大眾作介紹。

石刻群雕 秘境巧成

  「拴馬樁」是古代拴馬用的石柱,明清時期,在中國北方普遍常見,多立於宅院正門兩側,除了實用功能,也具裝飾作用。隨著時代的演進,新的代步工具取代了騎馬出行,拴馬樁在現代已轉變成藝術品展示於博物館,或成為空間裝飾的景觀石,在現代中式庭院造景中得到極大的發揮,搭配燈光設計,白天、夜晚呈現不同景致。

▲人騎獅     ▲猴背猴 ▲人物持元寶、如意

  拴馬樁外型多呈豎根狀,整體可分為樁首、樁頸、樁身和樁根四部分。

  樁頸承托著樁首,台座四周通常浮雕植物、雲水紋、博古圖等寓意吉祥的裝飾紋樣。樁身通常素面無紋飾,或有平行線鑿紋。樁根則埋入地下,起到支撐的作用。

  最富變化的是樁首的雕塑,通常圓雕人與動物的形象,造型樣式豐富多彩,一樁一景,無一雷同。以獅、猴、「人騎獅」的形象為常見,主要取材於民間故事、神話傳說中的角色,或將人與動植物巧妙組合,取其避邪、震攝、祥瑞等寓意。如:樁首上立猴,寓意「馬上封侯」;又如大猴背小猴,俗稱「背背猴」,取「背」與「輩」、「猴」與「侯」諧音,寓意輩輩封侯;又如人物手持元寶、如意,寓意加官進祿、吉祥如意等。圖必有意,意必吉祥,樁首造型選用的題材,寄寓著人們心中的祈願。富貴吉祥,人之所願,經云:「若人意清淨,常禮敬諸佛,獲最上吉祥」,祈願一切有情藉由巡禮中台,都能在佛法中得吉祥如意。

  在中國的民俗文化裡,獅子為莊嚴吉祥之瑞獸。拴馬樁樁首常見石獅的身影,除此之外,妙覺園區也有許多石獅的雕塑。古時的宮殿、衙署、府邸大門兩側,常擺放石獅,取其護衛、避邪納吉之寓意。直到現代,許多建築物大門前,仍可見各種造型的石獅。

  在寺院大門、佛塔兩旁,亦常見雙獅護衛。在佛教中,常以獅子為喻,如以「人中獅子」讚佛為人中之至尊,猶獅為百獸中王;以「獅子吼」喻佛說法,聲震十方,攝伏群魔。「獅子吼,無畏說」,獅子為文殊菩薩的坐騎,象徵菩薩常作無畏大獅吼。在佛教藝術中,運用獅子的形象意喻說法、智慧、護法等。

  ▲拴馬樁群雕區夜間景觀。柔和的燈光映照著古樸的石柱,營造出靜謐的氛圍。
▶園區內各種造型的石獅

以相表法 像以印心

  一尊尊具東南亞風格的石佛像,靜靜端坐在城垛式擋土牆上,跏趺禪坐;一旁成列種植的北美落羽松,為古佛撐起一蔭清涼。《楞嚴經》云:「若眾生心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」園中安置佛像,讓所有來寺訪客皆能瞻佛慈顏,感受那份從容自在、寂靜無為,滌淨身心,啟發自性中的慈悲與智慧之光。

見塔若見佛 歡喜結佛緣

  佛塔是佛教的紀念性建築,最初為供奉佛舍利而起建,形如覆缽,隨著佛法東傳,與中國原有的建築形式相融合,形成具中國特色的建築。園區內二座石佛塔,為仿木構樓閣式,整體造型穩重質樸,由塔基、塔身和塔頂組成。八角形佛塔(如下圖1),塔身雕飾豐富,每層八面均設有佛龕,龕內為禪坐的佛像;四方形佛塔(如下圖2),塔頂四角各有一蹲踞石獅。



1.2.佛塔象徵佛之法身,見塔如見佛,共結歡喜佛緣。
3.端坐於城垛式擋土牆上的佛像,並成列的落羽松,營造出禪的意境。




  《大般涅槃經》云:「若欲尊重法身舍利,便應禮敬諸佛塔廟。所以者何?為欲化度諸眾生故,亦令眾生於我身中起塔廟想,禮拜、供養。」佛塔象徵佛之法身,見塔若見佛,禮塔如禮佛,一瞻一禮,表達對佛之虔敬。園內安放石佛塔,供來山訪客瞻仰,欣賞塔的建築特色,亦觀塔中造像,種清淨善根,結歡喜佛緣。

  「無情說法有情聽」,妙覺園區井然有章法的庭園造景,彰顯叢林氣象;鐫刻禪語的立石,傳達禪宗法語之妙意;佛教文物,以相表法,化導人心;石刻雕像,體現歷史的厚度。本著菩薩度眾之悲心,以人為本的慈心關照,透過完善的規畫與施設,廣度一切眾生,祈願於清淨境教中,令來訪者蕩滌身心,法喜自在,趣菩提路。(全文完)

1~3.園中放置多樣石刻,宛若一戶外雕塑博物館。
4.鐫刻著佛教法語的刻石,傳達著佛法妙義,讓來寺訪客在遊園的同時,也藉由法語滌淨思慮。

 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