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7
 
本期主题:随缘作主的智慧







古德云:「心随万境转,转处实能幽。
随流认得性,无喜亦无忧。」
处于种种境界,这念心不染着于万境,
以智慧观照,心能作主、不动,
就能无喜亦无忧,真正自在。


心念的自主管理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星坚法师


  二○一八年底,苹果公司公布年度APP使用排行,其中,关于心理谘商、心灵疗愈的软体跃上榜单,显示现代人很在乎自己的感受,也需要被关怀。

  正如《达磨二入四行观》所说:「众生无我,并缘业所转,苦乐齐受,皆从缘生。」我们所认为真实的「感受」,其实常是被他人、公司、家庭等外境牵动而生,所以人们常说的「跟着感觉走」,事实上是「被感觉牵着走」。《楞严经》云:「迷己为物,失于本心,为物所转。」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许多事,自以为能够作主,但其实是对境界起贪爱、执着,为其所惑,才去做这些事。

练习作主 克己复礼

  《杂阿含经》云:「受、想、行、识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,非我者亦非我所。如是观者,名真实观。」对于念头,我们时常作不了主,例如:告诉自己要保持平常心,但上台时还是会紧张、害怕;当被他人责骂、恶言相向后,明知道要放下,却始终咽不下这口气,他人讲一次,自己却在心里重复十次、百次;明明下周要期末考,却仍无法放下手机、脸书……纵然心中已有全盘计画,却因受到外在环境影响,作不了主,使自己的作为无法依照预期进行,自然也就不能随心满愿。

  《心经》开宗明义言:「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要解脱烦恼,必须了知五蕴非真,「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」,既知不是真实,便不要被尘境的幻相所系缚,要能作主。如何做到能作主?儒家讲:「克己复礼。」若将自身利益摆在大众之前,凡事以自我为考量,则有失客观,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,放纵自己的贪瞋痴,导致不如意之事接踵而来。要做到「克己复礼」,具体作为是:「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」从身口的作为中去调整,进而约束自己的心念。

触物起照 转化心念

  《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》云:「摄尔狂心,慎尔口过,运水搬柴,毋忘者个。堂内坐禅,堂外禅坐,谁知传衣,不离碓磨。」社会上,人与人相处有应有的礼节、道德规范,国家有法律,乃至僧团有丛林规约等,从遵守礼节、规范、规约中,磨除习气,转换惯有的思惟。

  开山祖师常开示:「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」,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心清楚对焦在当前的事情上,面对境界能够随遇而安,而不是随波逐流。若觉察到心为境所转,要赶紧触物起照、转念。古人云:「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;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」同样的环境,心念不同,招感的法界、结果便不同。若想要「随所住处恒安乐」,便要在生活中每个当下去返照,进而提升、净化自己,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心。

  作主的能力是练习、累积而来。《大学》讲:「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。」落实心念的自主管理,不被人我是非与情绪想法带着走,放下汲汲营营、患得患失的妄念,任何时候都清楚明白、不将不迎,烦恼出现时能够觉察、觉照,进而转化。从管理好自己的心开始,进而成办一切事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