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7
 
本期主題:隨緣作主的智慧







古德云:「心隨萬境轉,轉處實能幽。
隨流認得性,無喜亦無憂。」
處於種種境界,這念心不染著於萬境,
以智慧觀照,心能作主、不動,
就能無喜亦無憂,真正自在。


安住自心 於境不動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道在哪裡?就是我們當前這念心。修行成道,不是在心外另外得一個道;這念心了了分明,就是菩提,了達一切法性空寂,就是涅槃;修行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,沒有別的。佛經上說,博聞愛道,不如守志奉道。我們聽聞佛法、看經教,這是博聞;但如果只是專門記名相,卻不知道用功,這樣也不對。所以聽聞佛法以後,還要依據所聽聞的道理來修行;修行就是守道,這念心不攀緣、不顛倒,把外面的五欲境界統統放下,把這個道守住,才能超凡入聖。

止息攀緣 心能作主

  古人說「聖人無夢」,無夢有兩種解釋:一種是晚上不要作夢,一種是白天不要作夢。晚上的夢境是由白天這個心攀緣而來的,過去到現在,這個心攀緣、執著的種子落在八識田中,晚上睡覺時第六意識作不了主,攀緣到善善惡惡的境界上,就是一個夢境。能夠做到白天不作夢、不攀緣顛倒,就是真工夫;這樣白天不作夢,晚上自然就不會作夢了。

  一般人只知道晚上作夢是夢,諸佛菩薩不但知道睡覺時是夢,還知道白天也是個夢。心中只要起一個念頭,就是一個生滅、一個夢境。眾生的心作不了主,始終在夢境當中,想賺錢、買股票,是在作發財夢;想當官、計畫著如何去選舉,是在作當官夢;年輕的男女喜歡談情說愛,是在作美人夢……這些念頭都是幻境、都是夢境。為什麼心會攀緣、產生這些幻境?就是因為當前這念心沒有守住,離開了自己的本心;本心在哪裡?就是師父說法,諸位聽法的這念心。明白這個道理,在白天也不要作夢。如何做到白天不作夢?就是這念心要清楚、明白,不起貪心、瞋心、癡心,不攀緣、不顛倒,時時刻刻都有定、慧。

  《金剛經》云:「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。」就是指我們這念心,不要想東想西、患得患失;這念心不想過去、不想現在、不想未來,當下就是如來。所謂「狂心頓歇,歇即菩提」,菩提心就是指我們這一念覺性。師父在這裡說法,諸位聽法的這念心,要能作主、不動。不但在打坐時這念心要不動,日常生活上,面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種種五花八門的境界,這念心也都不隨境界所轉,這就是真正的不動。

不隨境轉 安住不動

  六祖大師說:「若覓真不動,動上有不動。」這念心要想真正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,除了藉由打坐,修練收心、攝心、返照的工夫,還要在日常生活上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;遇到外面的六塵境界,心當中始終如如不動,達到這個境界,工夫就到家了。所謂「十字街頭好打坐」,十字街頭什麼境界都有,能夠在這些境界中隨緣不變,就是真工夫。工夫養成了、有了定慧,這念心自然而然就不隨境界所轉;我們要了生死,就要從這個地方去了,這就是一條直路、一條大道。

  古人說:「明明白白一條路,萬萬千千不肯修。」「明明白白一條路」,師父在這裡說法,諸位聽法的這念心,人人都有;這念心要明明白白,不要打妄想,不要攀緣、顛倒,要能夠作主,這就是明明白白一條路。「萬萬千千不肯修」,假使不去修,不知道在自己這念心上來觀照、反省、檢討,不知道安住在不動的這念心上,始終都是迷失本心。

  所謂不動,並不是去想一個不動的境界,使這個心不動;而是這念心達到無住,什麼都不要去思惟、去攀緣,如《金剛經》所說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這個心想到過去,就是過去心,是一個生滅的念頭;想到未來,又是一個生滅的念頭;想到現在,現在馬上就成了過去,還是一個生滅的念頭。師父在這裡說法,諸位聽法的這念心,不想過去、不想現在、不想未來,不想成敗得失,只有當下一念,就是安住在這裡;安住下來以後,就能契悟「道」在哪裡,這就是明明白白一條路。時時刻刻把這念心安住下來,保持正念,這樣用功修行就能有所進步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