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6
 
本期主題:恆順眾生 利他即自利






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云:
「菩薩若能隨順眾生,則為隨順供養諸佛。」
以平等心、大悲心,念念利他,恆順眾生,即是供養諸佛。
菩薩恆修利他行,依此莊嚴福慧,圓成佛道。


心量擴大 我執變小

文/泰國泰佛寺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瑩


  在精舍發心學長和照客的日子裡,每當禪修班開課或者是法會活動時,都必須與不同組別的義工互動。在這過程中,最具有挑戰性的一項工作,要算是如何去圓滿學員和義工們滿腔熱誠的分享與建議。

  群體的活動中,正如師父常說,一方面在道理上有所理解,一方面也要能夠把佛法恰當地應用在面對不同人事物時的互動上;個人的應對進退,到底能做到幾分呢?這些就是生活中的隨堂考核吧!

  回想起在精舍發心初期,自己常常也會碰到滿腔熱誠的建議被否定,那種強烈的委屈感與退轉逃避的負面情緒,心念的起伏早就不知不覺地從內心滿溢到臉上。所幸的是,師父們和師兄們都是充滿著耐心與慈悲,用盡各種善巧與方便,才把我這個既急又躁的剛強眾生勉強安撫下來。

  日子一天天地過,煩惱還是有,只是出現的頻率變得比較少,持續的時間比較短,心中情緒的起伏好像也漸漸變得比較小了!突然發現自己的幸福感,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提高了這麼多!究竟是什麼原因,令自己有這樣的轉變?答案就是「為什麼」這三個關鍵字!

  發心初期,常問的「為什麼」,大多數都是因為執著在自己所提出的意見,是否最終被接納。一切順逆結果,也影響著自己心情的好壞。

  如是繼續上著課,道理還是聽著,坡務還是做著。當初的「為什麼」已經慢慢地轉變,成為現在提醒自己專心去聆聽共事者,滿腔熱情分享與建議的用心。說也奇怪,當自己專注在理解對方的觀點時,那互相成就的法喜與和諧又是另一種自在。

  一天,師父在課堂上分享了祖師的一句話:「把手牽君行不得,惟人自肯乃方親。」聽了,自己真的是百般滋味湧心頭。又一次,師父輕輕的一句話:「煩惱的核心在於有我!」重重地顯現出「恆順眾生」的重點。表面上的「恆順」,是以圓滿眾生利益為前提。恰恰也正因為習以為常的自他分別,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做人處事習慣,若能事事先從共事者的角度去理解和著想,持之以恆反覆練習,自我的堅固執念,也會隨著心量點點滴滴地擴大而變淡、變小,真正得利的是自己。

  把手牽君行不得,與您同行自證自肯,才能時刻自我提醒,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提升、要超越人我之概念,繼而達到無我。共勉之!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