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4
 
健康樂活






  
常運動 肩頸不痠痛【三】

文/美國紐約大學物理治療碩士畢業、大學兼任講師、物理治療師 郭翠玫 (傳蓮)

 

本專欄就肩頸痠痛預防方法:1.保持正確姿勢,已於253期做說明,
254期月刊接續前文進一步於2.規律運動,續做介紹。



  2.規律運動:有規律的運動可增加心肺耐力、血液循環,減少乳酸堆積。鍛鍊肩頸附近肌肉功能,則有助於維持正確姿勢,避免痠痛問題。

  (1)有氧運動:健走、慢跑、騎腳踏車、走滑步機、游泳、爬山,都算有氧運動。每次運動時間約20~40分鐘,過與不及皆不適宜。保持「有點喘但不太喘」的運動強度,一星期要至少運動三天,如此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
   (2)鍛鍊肩頸附近肌肉功能:須在正確姿勢下做鍛鍊,整個運動過程不要造成痠、痛、麻等症狀,以避免運動傷害。

運動一:頸部拉筋運動
  方法:坐或站著,身體直立,肩頸保持正確姿勢,右肩自然下垂,左手輕扶頭的右邊,慢慢將頭、頸往左邊伸展,當感覺頸部右邊的肌肉有點緊繃時,停留十秒鐘。接著,以同樣方法,用右手輕拉左頸的肌肉。兩側各做十下,一天做二至三回。

運動二:肩膀繞圈運動
  方法:站著,身體直立,肩頸保持正確姿勢,手肘微彎或伸直。將肩膀往前、往上、往後做繞圈運動,之後再往後、往上、往前,做反方向的繞圈運動。運動過程須連貫流暢。重複十至二十下,一天做二至三回。

運動三:肩膀拉筋運動
  方法:站著,身體直立,肩頸保持正確姿勢。雙手手肘伸直,十指交叉置於後方,將肩膀慢慢往後拉、雙手往上舉,此時會感覺肩膀前面緊緊的,停留十秒鐘。重複十下,一天做二至三回。

運動一、二、三
 ▌運動一
 頸部拉筋運動:
 肩膀下垂,不可聳肩。
▌運動二
肩膀繞圈運動順序:
1.往前、往上、往後;
2.往後、往上、往前,
運動過程須連貫流暢。
▌運動三
肩膀拉筋運動:
1.肩頸保持正確姿勢。
2.手肘伸直。

運動四:肩膀伸展運動
  方法:坐著或站立,身體直立,肩頸保持正確姿勢。雙手十指交叉置於頭部後方。配合呼吸。吸氣時,慢慢將雙手手肘 靠近,一邊吐氣,一邊將雙手打開至水平,停在這個姿勢,慢慢吸氣,吐氣時再將雙手再打開更多些。重複十下,一天做二至三回。

運動五:脊椎伸展運動(1)
  方法:站立,身體直立,肩頸保持正確姿勢。縮小腹,雙手十指交叉置於頭部上方,手肘伸直。雙手慢慢將身體往上拉,直到腳尖踮起來,此時感覺身體往上被拉直,停留十秒鐘,再慢慢回到原位。重複十下,一天做二至三回。

運動六:脊椎伸展運動(2)
  方法:站立,肩頸保持正確姿勢。縮小腹,雙手十指交叉,手肘伸直。吸氣,同時雙手慢慢往上抬高至頭上方,掌心向下。慢慢吐氣,同時雙手帶動脊椎一節一節側彎。慢慢吸氣,同時雙手帶動脊椎一節一節回到直立姿勢。重複同樣的動作,脊椎向另一側彎曲。左右各做十次,一天做二至三回。

運動四、五、六
 ▌運動四
 肩膀伸展運動:
 肩頸保持正確姿勢:肩膀放寬、
 放下,收下巴,耳垂落在肩膀正
 上方。
▌運動五
脊椎伸展運動(1):
運動時,若出現肩膀疼痛,
應立刻停止。
▌運動六
脊椎伸展運動(2):
脊椎一節一節側彎,側彎
時脊椎不要前傾或後仰。

運動七
▌運動七
脊椎伸展運動(3):
身體往後仰或往前傾,脊椎儘量一節一節動。做此動作,若發現腰痠、腳麻,可縮小動作角度,或先停止不做。

運動七:脊椎伸展運動(3)
  方法:坐在靠背椅上,身體、肩頸保持正確姿勢。縮小腹,手肘伸直,雙手打開。慢慢吸氣,同時雙手帶動脊椎一節一節往後仰(此時身體可靠在椅背上)。慢慢吐氣,同時雙手帶動脊椎一節一節往前彎。重複十下,一天做二至三回。

  3.其他

  (1)熱敷:肩頸緊繃或痠痛的部位,可使用熱敷墊或暖暖包舒緩,或者沖溫熱水放鬆肌肉。

  (2)使用肌肉震動按摩器:針對肌肉緊繃或痠痛部位,使用此類按摩器,可以放鬆肌肉、增加局部血液循環、減少乳酸堆積和減輕痠痛。使用時要避開骨頭(尤其是頭部和頸椎)、急性發炎部位、傷口和水腫處。按摩強度要適中,整個過程要以舒服為主,每次使用時間約10~20分鐘 (視使用部位大小、多寡而定),使用前最好先諮詢物理治療師。

  (3)脊椎姿勢調整護具:有長期肩頸痠痛、腰痠的問題,或者脊椎、肩膀無法保持正確姿勢,卻須久坐或久站時,可使用肩、背、腰的護具。但是,長期使用護具容易造成背部和腹部肌肉無力、萎縮,因此休息時應將護具脫下。另外也須常做鍛鍊脊椎及肩頸的運動,以增強肌肉功能,使用此類護具前,最好先諮詢物理治療師。

結論

  肩頸痠痛問題在物理治療中名列前茅。筆者在臨床中常聽患者抱怨「真的痛得很冤枉」,因為很多痠痛問題都無法從外觀或醫療儀器檢查出來。有些人看了很久的醫生,痠痛問題一直存在,卻找不出原因,最後甚至被轉介至身心科。其實,只要靠相關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對病人做完整的理學檢查(physical examination),若有需要再配合儀器檢查,就能找出造成痠、痛、麻的真正原因。和痠痛說「拜拜」並不難,只要正視自己的問題,配合正確的治療與完整的衛教,並且保持正確姿勢,就能慢慢恢復健康。希望讀者們都能身心自在、安康,生活更快樂;不痠不痛,沒煩惱。(全文完)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