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3
 
本期主题:慎独







古德云:「一切语默动静处,直教正念现前」,
时时刻刻觉察、觉照,
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,不放逸、不懈怠,
慎独,则心中坦荡光明,随处自在;
三业清净,自能趣向解脱。


学习慎独心地明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星愿法师


  《大学》云:「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。」「诚意」为修身之本,修行人欲立身行道,成就自利利他,亦离不开此一纲领。诚意,毋自欺也,也就须由慎独下工夫。慎独,是一个人进德修业的基础。

  《说文解字》:「慎者,谨也。」又从心从真,就是用真心来注意自己,这念心要真诚。「慎独」,无论在独处时,或是在只有自己独自知道的内心中,都要谨慎、真诚。开始向内反观后才发现,虽然表面看似中规中矩,生活中的许多小事,仍透露出自己的偷心。例如:洗完衣服,见有人接着使用水槽,便不将地上水滴拖干。或者,平时很注意走路是否发出声音,然而进了寮房便大剌剌地拖履作声。即便没有人看见,那些人前人后、表里不一的细行,仍在心中形成微小的不安,积累成一个灰暗的角落,使自己达不到全然的清净光明。

严以律己 清净三业

  《论语》曰:「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」蕅益大师释义,「坦荡荡」即「所谓居易以俟命也,却是戒慎恐惧之体。」而相反地,「戚戚,正是无忌惮处。」自心中的懊恼、胆怯,实仍源于独处时,放任习气肆无忌惮地作为。而君子所以能光明、无所忧畏,是因为时时刻刻戒慎恐惧,不离觉性。佛法中说「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」,因为菩萨深明因果的道理,无时不严净三业、戒慎因心。明白了道理以后,便开始了自己学习慎独的路程。

  「诸恶莫作」是慎独的第一步。谨慎地觉察、觉照,以戒律、规矩来检视、束敛自己的言行。在遇到境界时,偷心冒出头,总要坚定地告诫自己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令觉性强作主宰,照破违犯心。有一天,在电脑教室使用电脑后忘了填写「使用登记表」,正想「应该不严重,算了罢!」心中警报立刻响起!思惟盗用常住物的后果,因果昭昭,甚可怖畏。一念差错便要向下沉沦,戒慎恐惧之心油然而生,赶忙回教室补登记,心中不安顿时扫却,光明又自在。

自净其意 光明磊落

  身为菩萨行者,更要进一步「众善奉行」,此乃慎独的第二个层次。无论人前人后,时时刻刻都要恒思利他,积极发心。看见饮食间水槽内的厨余,顺手清理;被风吹落的抹布,顺手捡起;下课后未关上的门窗,顺手关上……点点滴滴,自主发心,不为名、不为利,但为令一切众生得安乐。

  慎独的第三层次,便是「自净其意」。汉朝使者苏武遭匈奴流放北海。在那杳无人烟的异域边地,苏武二十年当中,始终持着代表汉朝使者的旌节,卧起操持,节旄尽落。苏武的持节,象征的就是一种道德的坚持。无论身旁有人无人,环境好或艰难,始终不违不失。对修行人来说,就是要严持净戒,要一心向道,只起善念,乃至善念成片,最终销归自性。

  慎独的三个层次,在日用中不断地觉察、觉照,在因心上努力,经由反省、检讨、改正来落实。逐渐地,体会到「慎独」的正面影响──作主能力提升,心也更加光明磊落、清净安宁,真正如同曾国藩家训所说:「慎独则心安」。修行人自度而后度人,唯有自己的心能安住,才有能力安众生之心;唯有自己做到诚意正心,才能引导众生诚意正心,走上正道;唯有自心清净,才能令众生充满希望和光明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