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0
 
本期主題:克服瞋心 轉念生慈







《大寶積經》云:「如來但說一慈悲觀無上正法清涼妙藥,
用以塗傅,無量眾生瞋恚熱惱皆得除滅。」
但起慈心,瞋惱悉消除,諸法良藥慈悲為上首。


恆起慈心 恆思利他

文/普頓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法池


  在幼稚園階段,目睹弟弟因感冒而去世的事件,讓當時的我非常震驚:原來人是會死亡的,我們不能永遠快樂地生活著。為什麼?為什麼?為什麼?既然早晚要死亡,為何還要來到人世間?我尋尋覓覓,想要找到答案。

  學佛之後,明白了我們因為貪、瞋、癡的煩惱,才會在世間輪迴、流浪生死。而學佛前,有時因為一點事情不如己意,就會起瞋恚心,生氣罵人。但是,往往在罵人、傷人之後,卻發現自己並不快樂。

瞋恚之害 失諸功德

  常在媒體上看到,有人因為一念瞋心而殺人、放火,致人於死,事後,才悔恨莫及,不但今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,將來還會因殺業要墮入三塗惡道。甚至有人因生氣而引發急症,乃至死亡,都是傷人傷己的憾事。佛法云: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過去,不論曾做了多少功德,但是只要瞋心一起,一切都枉然,火燒功德林。

  《中庸》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;可離,非道也。」為佛弟子當時時刻刻戒慎恐懼,觀照好我們自己的這一念心,時時覺察、覺照啊!看到媒體報導天災人禍不斷,我的內心都很哀傷,眾生因為無明,瞋心招感天災人禍,如森林大火不息,真可畏懼!以惡不能止惡,否則有些國家戰火,何以無法消弭?佛法云: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」慈悲,才是化除瞋恚最好的良藥。

  師父常教導我們,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累劫親眷,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,要常思惟:眾生既是我們的親眷,我們愛家人自然也要愛眾生,何忍見一眾生苦?何忍害一眾生?又何忍親眷墮入惡道呢?

慈心利他 廣結善緣

  佛法告訴我們,世間無常,諸法皆空。當無常來臨時,連生命都保不住。「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」,所以我們要帶著善業走啊!又何必吝惜身外之物呢?凡我所有,皆可與眾生共享之。

  既發願要發菩提心、永不退轉,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,自然也要找機會,儘量接引更多的未來佛聽經聞法,離苦得樂。

  所謂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欲成佛道,要廣結善緣。平日看到低微之人,要給與尊重與幫助;見人有難,要盡力給與協助;看到弱小動物要戒殺,還要護生、愛護牠們。心中時時為他人著想,恆起慈心。做任何事想到是否會傷害到他人?是否會造成他人不便?看到路上有障礙物,將它移除,避免他人跌倒;深夜不大聲喧嘩,吵到他人入睡等等,將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,落實對上以敬,對下以慈,對人以和,對事以真,心中有他人,就不會胡作非為,知法犯法。

  所謂「愛人者,人恆愛之;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」若能如是奉行,則社會將一團和氣。心即是佛,慈悲心即是菩提心。若能放下我執,如佛菩薩慈悲,度眾無有疲厭;如太陽平等照亮好人與惡人,如春雨滋潤大地無分別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