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0
 
本期主題:克服瞋心 轉念生慈







《大寶積經》云:「如來但說一慈悲觀無上正法清涼妙藥,
用以塗傅,無量眾生瞋恚熱惱皆得除滅。」
但起慈心,瞋惱悉消除,諸法良藥慈悲為上首。


深心悲願憫眾生

文/普恩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實


  歷來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告誡參禪學佛之人,首要當知瞋怒為傷身害命之根本大忌。

  學佛前的我,許多觀念似是而非。例如認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而生氣,是很自然的反應。加上從小父母寵愛、學業一路順利,只要遇到生活及工作上不如意的境界,總是任性地責怪周遭的家人、同事。沒有好臉色,沒有好話。然而事過境遷,不但心裡懊悔,問題也沒解決,彼此的關係也就更加不和樂。瞋怒心一起,不知檢討反省的結果,總是兩敗俱傷。

慈心廣大 清淨自在

  記得多年前,妹妹因照顧父母的問題,言詞中陳述她的憤怒及不滿。而當時身為大姊、被激怒的我,認為這個妹妹真不懂事、真不孝順。在自以為是的心態下,回覆的也就是義正嚴詞的指責、糾正。言詞爭辯中,對方感受不到一點點的貼心與安慰,心情自然更加鬱悶及不滿,結果引起彼此間更多的惡言與誤會。後來自己冷靜思惟精舍師父的身教與開示,「要以慈悲心對治瞋恨心」、「瞋恚是烈火,是傷人毒箭,會破壞一切善法功德,斷人法身慧命」。當自己停下瞋怒的念頭,檢討反省自己的過失之後,這念心變得柔軟慈悲。不僅看到妹妹的苦,也看到自己的愚癡與傲慢。轉念,提起慈悲心,就超越了衝突的局面。原本看似糾結難解的事情,就有了轉圜的餘地!

  自己常捫心自問:「為何要生氣?為何會有瞋心?」靜心思量以後,發現生氣是因為對於違背自己執著貪愛的境界,心生挫折感與不滿。而其主因是來自於自己的貪心與私心,正是這種狹隘的心念,使我們像蠶一樣,不斷吐絲自我纏繞束縛,無法向上提升。這幾年來,感恩得遇佛法、得遇大善知識,從而明白「眾生皆是我們的親眷」的道理。只要心量擴大,人我之間自然減少了是非與分別,待人接物恆起慈心,日常生活自然隨心自在。

  古德云: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如果能隨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守好六根門頭,不被外面的六塵境界所染污,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,就是道,就是修行。遇到令人瞋惱的境界時,先起慈悲心,放掉原本自私傲慢的己見,看清事實,就比較能在對方的需求上,發現自身的責任。

以慈化瞋 人生光明

  古德云:「人能將冤親作父母孝,作諸佛敬,此是除瞋根本辦法。」每當再有令自己惱怒的事情發生時,學會了先忍下來,靜下心用佛法的道理思惟;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願將眾生當父母一樣來孝順,願將眾生當成諸佛菩薩來恭敬。此時煩躁心、染污心、瞋恚心漸漸為不動心、清淨心、慈悲心所取代,正如佛法所言「煩惱即菩提」。如此一次又一次地重慮緣真,藉境練心,相信作主的工夫自然慢慢純熟,不被來來去去的客人給影響了。

  這十多年來,在精舍修行學佛,謹遵惟覺安公老和尚開出的三環一體──福德、教理、禪定,依教奉行。從只知向外馳求,到明白唯有回頭是岸、覺性時時現前,才是真正的光明大道、人生安身立命之處。自己何其有幸能成為中台禪寺的弟子,法身慧命得以萌芽茁壯,這一生才有希望不空過。回想一路走來,在精舍跟著師父們修習自利利他的菩薩行,師父們所展現的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是我生生世世學習的典範。祈願自己能直下承擔,效法諸佛菩薩的深心悲願,憫念眾生,恆起慈心,如此才不負國家、父母、師長眾生之大恩大德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