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0
 
本期主题:克服瞋心 转念生慈







《大宝积经》云:「如来但说一慈悲观无上正法清凉妙药,
用以涂傅,无量众生瞋恚热恼皆得除灭。」
但起慈心,瞋恼悉消除,诸法良药慈悲为上首。


深心悲愿悯众生

文/普恩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实


  历来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告诫参禅学佛之人,首要当知瞋怒为伤身害命之根本大忌。

  学佛前的我,许多观念似是而非。例如认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生气,是很自然的反应。加上从小父母宠爱、学业一路顺利,只要遇到生活及工作上不如意的境界,总是任性地责怪周遭的家人、同事。没有好脸色,没有好话。然而事过境迁,不但心里懊悔,问题也没解决,彼此的关系也就更加不和乐。瞋怒心一起,不知检讨反省的结果,总是两败俱伤。

慈心广大 清净自在

  记得多年前,妹妹因照顾父母的问题,言词中陈述她的愤怒及不满。而当时身为大姊、被激怒的我,认为这个妹妹真不懂事、真不孝顺。在自以为是的心态下,回覆的也就是义正严词的指责、纠正。言词争辩中,对方感受不到一点点的贴心与安慰,心情自然更加郁闷及不满,结果引起彼此间更多的恶言与误会。后来自己冷静思惟精舍师父的身教与开示,「要以慈悲心对治瞋恨心」、「瞋恚是烈火,是伤人毒箭,会破坏一切善法功德,断人法身慧命」。当自己停下瞋怒的念头,检讨反省自己的过失之后,这念心变得柔软慈悲。不仅看到妹妹的苦,也看到自己的愚痴与傲慢。转念,提起慈悲心,就超越了冲突的局面。原本看似纠结难解的事情,就有了转圜的余地!

  自己常扪心自问:「为何要生气?为何会有瞋心?」静心思量以后,发现生气是因为对于违背自己执着贪爱的境界,心生挫折感与不满。而其主因是来自于自己的贪心与私心,正是这种狭隘的心念,使我们像蚕一样,不断吐丝自我缠绕束缚,无法向上提升。这几年来,感恩得遇佛法、得遇大善知识,从而明白「众生皆是我们的亲眷」的道理。只要心量扩大,人我之间自然减少了是非与分别,待人接物恒起慈心,日常生活自然随心自在。

  古德云:「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,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」如果能随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,守好六根门头,不被外面的六尘境界所染污,时时保持自性的清净,就是道,就是修行。遇到令人瞋恼的境界时,先起慈悲心,放掉原本自私傲慢的己见,看清事实,就比较能在对方的需求上,发现自身的责任。

以慈化瞋 人生光明

  古德云:「人能将冤亲作父母孝,作诸佛敬,此是除瞋根本办法。」每当再有令自己恼怒的事情发生时,学会了先忍下来,静下心用佛法的道理思惟;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,愿将众生当父母一样来孝顺,愿将众生当成诸佛菩萨来恭敬。此时烦躁心、染污心、瞋恚心渐渐为不动心、清净心、慈悲心所取代,正如佛法所言「烦恼即菩提」。如此一次又一次地重虑缘真,借境练心,相信作主的工夫自然慢慢纯熟,不被来来去去的客人给影响了。

  这十多年来,在精舍修行学佛,谨遵惟觉安公老和尚开出的三环一体──福德、教理、禅定,依教奉行。从只知向外驰求,到明白唯有回头是岸、觉性时时现前,才是真正的光明大道、人生安身立命之处。自己何其有幸能成为中台禅寺的弟子,法身慧命得以萌芽茁壮,这一生才有希望不空过。回想一路走来,在精舍跟着师父们修习自利利他的菩萨行,师父们所展现的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是我生生世世学习的典范。祈愿自己能直下承担,效法诸佛菩萨的深心悲愿,悯念众生,恒起慈心,如此才不负国家、父母、师长众生之大恩大德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