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6
 
本期主題:忍辱第一道







佛如花果,眾生如同樹根,
以大悲水饒益眾生,
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。
能忍,則慈心增長,恆為眾生善友,
饒益眾生,終成佛果。


不隨境轉心自在

文/普門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契


  忍辱是需要訓練的,從小到大我們常被教導「凡事要忍耐」。雖然知道要忍耐,但有時總是嚥不下這口氣,尤其在吃虧的時候,明知道吃虧就是占便宜,但實際上,卻不能容許別人占自己便宜,因此忍辱是需要學習的。

  以前不明白忍辱的重要性,但在禪修班日漸薰修下,逐漸明白忍辱的殊勝。尤其在日常生活中,當別人給自己境界時,該如何去應對,這是自己要學習的功課。

  在還沒有接觸佛法之前,面對境界時,總是要與對方講出個對與錯,是非公道等;但事情過後,發覺逞口舌之快,贏了又如何!自從上禪修班後,學習到修行的第一道工夫就是忍辱,從蘇東坡八風吹不動的公案中,了解到自己常以為自己修行很好,但卻因看不清凡事都是因緣和合而成、萬物是虛妄的,因執著而起煩惱。因此,如何讓自己的心不隨境界而起舞,除了覺察、覺照外,還需要修忍辱。

  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中提到「被辱不瞋難」,不生氣的確真的很難。記得剛來精舍發心時,禁不起師兄的指導,憤而起瞋心,轉頭就走。雖然事過境遷多年,我仍然謹記在心,除了提醒自己要學習忍辱,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之外,還要以慈悲心待人;當境界來的時候,能夠以廣大的心量來包容。

  雖然知道很多佛法的道理,但要落實在生活上還是需要費一些工夫。記得有一次,有一位知覺失調症個案的父親打電話給我,詢問如何可以讓他兒子長期住院,我詳細解釋後,不如他預期的答案,他突然破口大罵,罵了近二十分鐘;罵完後,他的朋友接著繼續罵,一通電話講了快一個小時,我忍不住笑笑地說:「先生你一通電話講快一個小時,電話費會花不少錢喔!如果你想再繼續講的話,我可以打給你,這樣你比較省錢。」他突然笑出來說:「小姐,罵你這麼久,你怎麼沒生氣?」我回答:「我可以理解你為人父的苦心。」之後我跟這家人維持不錯的關係。自己除了落實中台四箴行的「對人以和」外,也堅住正念,訓練自己的心不隨境界流轉。

  日常生活中,我們會面對各式各樣的考驗,若希望自己的修行能夠進步,就須本著忍辱波羅蜜的精神,及慈悲的態度來面對各種境界。這麼多年來,在修行的路上一直不斷地學習忍下自己的貪、瞋、癡,也因為能「忍」,慢慢地發現自己的煩惱愈來愈少,心也不容易隨境而轉,變得自在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