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6
 
本期主題:忍辱第一道







佛如花果,眾生如同樹根,
以大悲水饒益眾生,
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。
能忍,則慈心增長,恆為眾生善友,
饒益眾生,終成佛果。


以忍辱為修行之基

文/普宏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惺


  「忍」是能忍之心,「辱」是所忍之境,忍辱是修行的基礎、修行之本,戒經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,所以忍辱與修行密不可分。佛十大弟子中「說法第一」的富樓那尊者,有一次向佛陀稟告欲往西方輸盧那國弘法。佛說:「輸盧那國的人民兇惡暴躁,粗俗無禮,喜好罵辱他人,你到該地弘法,他們可能會辱罵你、毆打你,甚至取你的性命,你該如何呢?」尊者回答:「無論如何,我都會感激他們,因為他們成就了我忍辱的道業,使我得到解脫。」因為尊者這樣忍人所不能忍的精神,成就了弘法的功德。佛陀讚歎他是「善學忍辱」者。

  三年前,精舍為了推廣招生,所以在登山口設置了禮佛的據點。一大早,和精舍師兄們一起在登山口附近引導民眾。第一次站在第一線,突然發現面對大眾時,簡單的幾句話,也讓自己感到十分不自然,連帶肢體的動作也十分僵硬;有些民眾十分客氣,但有些人則不甚友善,心中頓時起了無明。二個多小時的時間雖不長,卻讓自己有度日如年的感覺。

  第二天,同一時間、同一位置,面對著川流不息的人潮,突然生起一念:如果我能以恭敬心來面對群眾,讓他們有機緣禮佛,進而有因緣報名禪修班,相信他們在接觸佛法後,一定能離苦得樂。有了這樣的念頭後,原先心中的無明頓時化為烏有。因為心柔軟,自己行禮問候的口氣與身段,也都變得極為柔軟!此時,心中充滿了喜悅,無論民眾的態度是好或壞,都不會影響自己的心境;努力把握機緣,讓更多人能接觸佛法、了解佛法,進而離苦得樂。這樣的體會,讓自己內心十分歡喜,透過招生活動,不僅能自利亦能利他。

  我們常遇到難忍的事,說穿了其實就是「自尊心」遭受打擊而動怒;然而,「自尊心」卻是由我執而產生。參與招生活動的心路歷程,讓自己體會到放下我執的法喜;藉由修忍辱能增加定力、消業障、開智慧,故經云:「能行忍者,乃可名為有力大人。」修行的道路上想要有所成就,應該於日常生活中,躬行實踐忍辱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