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4
 
本期主題:臨危不亂的智慧







修止,以止息妄心;修觀,以破惑證真。
善修止觀而安住,面對境界心自朗然,
止觀雙運,定慧圓融,
自能臨危不亂,隨緣自在。


寂靜之學 法王之道

文/香港普廣精舍住持 見脈法師


  精舍所在的社會,剛經歷了半年的波動,緊接著又是新冠病毒的進攻,人心壓力被推到最高點。一般人遭逢天災人禍、無常變故,難免心生恐懼慌亂,接著低迷、憂愁,久了可能就產生無力感、落入負面情緒。如何才能臨危不亂,且安度難關?在釋迦牟尼佛的藥箱裡,至少有三個藥方能自助助人。

  第一個藥方是「心境一如」的觀念。眾生習慣二分法,將所處的世界分割為互不關聯的外在環境與內心世界;佛法則認為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「無情」的山河大地、外在萬法,都是有情的人心仗因託緣所化現的結果,因此,一個災難的形成有它日積月累的成因,並非偶然。例如:此次新冠疫情,同時伴隨有種族歧視、瘋狂搶購、互罵詐騙等現象,證明世界的不安源於人心之妄動。如果平時就能了解「心境一如」、「物我同體」,當危難發生時,就會從抱怨外境,轉而先試著把自己穩定下來,用平靜心、清淨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,所謂「定、靜、安、慮、得」,才能找出最佳應對方案。

佛法為藥 雙運悲智

  第二個藥方是「慈悲與智慧的平衡」。此次疫情中,各國政府想盡辦法勸人民留在家中減少外出,或如義大利市長直播現金剛怒目警示無常,或如西班牙警察似菩薩低眉開示大愛,無不煞費苦心,各顯神通。

  人人都有菩薩的種子,見眾生苦也想助人一臂之力。《普門品》中記載,觀世音菩薩累世修持「真觀清淨觀,廣大智慧觀,悲觀及慈觀」,照破了自身的無明煩惱,啟發了神通妙用,才能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」地去尋聲救苦、千求千應。這說明,菩薩也是修來的──既要有悲憫眾生之心,客觀超越私欲地去處理危機;也需要用智慧正向觀與面面觀,才能考慮周到。若能如此悲智雙運,則不論是居上位者或平民百姓,均可以盡一己之力,行菩薩之道,滅自他之苦,把社會導向淨土之境。

信為根本 超越兩邊

  第三個藥方是「找回信心」。在劇變的低迷期,人究竟會堅強地走向光明,還是絕望地走入黑暗?關鍵在信心,所以佛法說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。例如,此次新冠病毒暫無解藥,雖然可以用支援性、緩解性的療法,但對抗病毒的根本力量,最終還是在自身本具的免疫力。這與佛法道理相似,佛也說要相信人人本具有智慧善根潛力。在面對危難時,若能帶著這個信念,透過專注當下、保持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,讓心產生定力、平靜下來,便能發揮自性功德力,幫助自他度過難關,所謂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佛法講信心,還包含深信因果──如是因,如是果;現在因成未來果……深信因果,能幫助困境者提起正念,願意再度努力、創造美好,若能如此用心,則「大難之後,必有後福」。

  這三個法寶對萬丈紅塵而言,均非易事,需要經常薰習。因此開山祖師於各地成立精舍,鼓勵大眾多親近三寶──「以佛為師,以法為藥,以僧為友」,能因此打開不同的視野與視角。

  佛陀時代,國王們經常為土地、權力而發動戰事。一日,阿闍世王攻打波斯匿王,兩方交戰之後,阿闍世王得勝,波斯匿王敗陣,佛聽到消息,對弟子開示:「戰勝增怨敵,敗苦臥不安,勝敗二俱捨,臥覺寂靜樂。」世間勝敗是兵家常事,而親近三寶,所習得的將是超越兩邊的「寂靜之學」、讓人作得了主的「法王之道」,這才是永恆殊勝的根本真諦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