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4
 
本期主题:临危不乱的智慧







修止,以止息妄心;修观,以破惑证真。
善修止观而安住,面对境界心自朗然,
止观双运,定慧圆融,
自能临危不乱,随缘自在。


定慧如如自心安--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
  古德云:「静则一念不生,动则万善圆彰。」修行学佛很简单,一个是静、一个是动。在静中、打坐的时候,一念不生,什么念头都不要起,不浮躁、不妄动,这念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不落一点尘垢;就像一潭止水一样,不起一点波浪。在动的时候,无论做任何事情,都要心起善念,口说好话,身行善事,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以慈悲心、平等心,修一切善、断一切恶。时时刻刻不离当念,这念心有定力、有智慧,如如不动,凡事就能够镇静、临危不乱。

定慧安隐 诸毒不害

  众生心当中都有贪、瞋、痴,佛法称之为三毒。毒,有事上的毒、理上的毒。事上的毒是指外在的毒害,加诸我们的身心,而产生一种危害。理上的毒,是指心当中的贪、瞋、痴三毒,贪心就是毒、瞋心就是毒、痴心就是毒,这三毒时时刻刻都在毒害我们,使我们失去正念、失去健康,失去清净心、菩提心、恭敬心、大慈悲心、平等心;这些并不是受到外面的毒害,而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没有注意,自己毒害自己。

  佛法讲:「有此则有彼,无此则无彼;此生则彼生,此灭则彼灭。」只要我们的心一动,无论动的是贪心、瞋心、痴心,外面就有一个境界现前。为什么?心和境本来就是一体的,所以心当中有了贪瞋痴三毒,就一定会受外面境界的毒害;假使心当中的三毒没有了,外面的毒也就没有了。因此,我们应该要从心当中来解毒,一方面每天要诵经、持咒,做好日常消毒;另一方面要反省检讨、惭愧忏悔。假使不把心当中的三毒转过来,它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,时时刻刻都可能会爆炸;贪瞋痴转过来了,心当中就很平静;心清净,佛土就清净,行住坐卧就很安定。

  修行要以始觉之智照本觉之理。每个人都有本觉──本具的觉性,只因无始以来都在迷惑颠倒当中,所以无法显发本觉的智慧;要想超凡入圣,就必须要有始觉。「始觉」,就是从现在开始觉悟的这念心,能够觉察、觉照,不再迷惑颠倒,就能显发本觉的智慧。「照」就是返照,所谓观空破执、息妄显真,一方面修止、修定,把妄想止息;一方面修观、借由空性之理破除我们的执着,就称为止观。修习止观法门,这念心澄清了、静如止水,真心自然就现前。

  以念佛来讲,念佛的时候,只有这一句佛号,把心靠在佛号上面、定在那里,这就是止;能念佛的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就是观。听经闻法也是止观,听法的当下,只有能听的这念心,绝对不打妄想,这就是止;对于所听的道理都能了了分明、清清楚楚,这就是观。走路也是如此,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,保持专注,这就是止;看清楚地面是高、是低?前方有没有石头?这就是观,所以止观也不离我们的日常生活。无论行住坐卧,这念心始终清楚明白,自然就有定有慧。

常照常寂 动静无碍

  一般人的眼睛喜欢往外看、耳朵喜欢往外听,一往外看、往外听,心就散掉了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攀缘外面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,这就是生死根本,所以要把六根往内收;六根一接触到六尘,看到好的境界起了贪心,马上就要觉察;觉察了以后,赶快把这念心收回来。六根不攀缘六尘,这念心清净了,达到没有生、没有灭,本具的智慧自然就能开显。

  要想达到这个境界,不是一天就能成就,必须要慢慢用功,借由修习止观法门,把六根往内收摄,工夫纯熟了,这念心达到涅槃、寂灭的境界,始终是如如不动、了了常知,就称为「常寂常照」。常就是不变,寂就是不动,照就是智照、觉照的智慧;进一步,能照、所照,能观、所观,能所一如,达到绝对的境界,最后归于中道了义、菩提涅槃,就是佛法最高的境界。

  一般人都是舍动而求静,认为外面的世界太乱、都是在动荡当中,没有办法安定;所以执着一个静境,认为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,心才安得下来。其实,无论是动、是静,不过就是一个境、一个相;我们这念心是「本无动摇」,既然是本无动摇,在静是如此、在动也是如此。在动中,只要不起烦恼、不生无明,这念心一点也不会失去;所以不论动也好、静也好,一点也没有妨碍。

  所谓「百花丛里过,片叶不沾身」,明白了这个道理,无论在任何境界,这念心都不动、不被外境所转,修行就上路了。继续这样坚持下去,动也如是、静也如是,这一生就有希望达到最究竟的境界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