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3

 

 

禪門探微







南泉普願禪師

文╱編輯部  圖╱傳賅

  南泉普願禪師

  唐朝池州南泉普願禪師(748-834),俗姓王,鄭州新鄭(今河南省鄭州新鄭市)人。母親自懷胎後,便不喜食葷。年幼即崇尚佛法,十歲(肅宗至德二年)時,跪請於父母乞出家獲允,便至密縣(今河南省新密市)大隈山大慧禪師處受業,苦節篤勵,勤勉奮發,即使手足長繭、生凍瘡,也毫不鬆懈。

  三十歲(代宗大曆十二年),詣嵩山會善寺暠律師受具戒,並研習相部律,精究律學。隨後至各地參學,聽講《楞伽經》、《華嚴經》等大乘經典,研究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等,皆能深解其中奧義。

求法 師事馬祖大師

  南泉禪師於馬祖晚年,參謁馬祖大師,得魚忘筌,頓然開悟,證得遊戲三昧,通達無礙,任運自如。

  有一天,師提著飯桶為僧眾盛粥,馬祖大師問︰「這桶裡是什麼?」師說︰「這老漢,合取口,說些什麼話呢?」馬祖大師便不再言語。從此,同參之流,無敢徵詰。

  一天夜裡,師與西堂禪師、百丈禪師隨侍馬祖大師一同賞月,馬祖大師問:「正恁麼時如何?」西堂禪師說:「正好供養。」百丈禪師回答:「正好修行。」唯有南泉禪師一句話也沒說,拂袖而去。馬祖大師說:「經入藏,禪歸海,唯有普願,獨超物外。」馬祖大師與弟子師資相契,因此說,經入智藏禪師、禪歸懷海禪師,與獨超物外的普願禪師,各自演繹了文字般若、觀照般若與實相般若。

  馬祖道一禪師門下極盛,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,其中以百丈懷海禪師、西堂智藏禪師與南泉普願禪師最為聞名,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。

弘法 闢建南泉禪院

  貞元十一年(795),普願禪師四十八歲時,登上池陽南泉山(今安徽省貴池境內),填谷伐木,以構禪宇。之後,他常披著蓑衣、頭戴草笠牧牛,混跡在樵夫和牧童之間;開山種田,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,足不下南泉長達三十年。時人稱 「南泉禪師」,也因俗姓王而稱「王老師」;期間許多人慕名而來,拜在門下為弟子。

  南泉禪師對弟子們說:「王老師自小養一頭水牯牛。擬向溪的東邊放牧,不免食他國王水草;擬向溪的西邊放牧,亦不免食他國王水草。不如隨分地收納一些些,但總不見得。」

  一天,南泉禪師在山上作務,有僧來問:「南泉路向甚麼處去?」師拈起鐮子云:「我這茆鐮子三十錢買得!」僧云:「不問鐮子,南泉路向甚麼處去?」師云:「我使得正快。」

  南泉禪師因事到一座田莊,莊主早已預備好恭迎禪師。於是,師問:「老僧平常出入,總是不讓人知道,你是怎麼知道我要來,並如此鋪排接待呢?」莊主回答:「昨天晚上,土地神向我們告知,說和尚您今天要來。」南泉禪師一聽,說:「王老師修行無力,被鬼神覷見了蹤跡。」侍者便問:「和尚既是善知識,為什麼被鬼神覷見呢?」師說:「土地前更下一分飯。」

師資道合 傳唱敷揚

  南泉禪師為了破除學人的迷執,對弟子們常有獨到的教導。

  有一次,南泉禪院東西兩堂的僧眾,為一隻貓起了爭執,南泉禪師見到後提起貓兒,說:「道得即不斬,道不得即斬卻。」眾無對,師即斬貓。趙州禪師從外回來,師提起前事,說:「你作麼生救得貓兒?」趙州禪師即脫下草鞋,頂在頭上,從室中出去。師嘆息地說:「可惜,如果當時你在場的話,貓兒就有救了。」

  南泉禪師有時說:「江西馬祖教人即心即佛,王老師卻不這麼說。不是心,不是佛,不是物,這樣說有甚麼過失嗎?」趙州禪師聽了並不答話,向師禮拜而出。當時有一僧跟著趙州禪師,問:「上座向南泉和尚禮拜便出,是什麼意思?」趙州禪師說:「你問和尚去。」這個僧人便問南泉禪師:「剛才諗上座,行禮便出去,有什麼含意呢?」師說:「他卻領得老僧意旨。」

  南泉禪師曾有書與茱萸和尚說:「理隨事變,寬廓非外。事得理融,寂寥非內。」送信的僧人將信送達後,便問:「如何是寬廓非外?」茱萸和尚回答:「問一答百也無妨。」僧又問:「如何是寂寥非內?」茱萸和尚說:「睹對聲色,不是好手。」僧問長沙禪師,長沙禪師瞪目視之;僧又問第二個問題,長沙禪師乃閉目示之。同樣的問題,僧也問趙州禪師,趙州禪師作吃飯的姿勢;僧又進後語,趙州禪師以手作拭口勢。後來,這位僧人將經過告訴南泉禪師,師說:「此三人,不愧為我的弟子。」

  黃檗禪師在南泉為首座,一日,捧鉢向師位上坐。師入堂看見,便問:「長老甚麼年中行道?」黃檗禪師答:「威音王已前。」師說:「猶是王老師兒孫在,下去!」黃檗禪師便過第二位坐,師便休。

應請 下山廣開法筵

  太和元年(827)初,觀察使陸大夫(陸亘)仰慕南泉禪師道風,與護軍彭城劉公等迎請師下山,侍之以弟子禮,此時師已高齡八十。自此,法筵大開,短短數年間,從之受學者不下數百人;道風遠播,四方學人視之為「郢匠」。

  一天,陸大夫問師:「古人瓶中養一鵝,鵝漸長大,出瓶不得。如今不得毀瓶,不得損鵝,和尚有什麼辦法讓鵝出來呢?」師突然大喚:「大夫!」陸亘應聲而答,師說:「出也。」陸大夫言下開解,當即禮謝。

  另一天,陸大夫對南泉禪師說:「弟子亦略懂些佛法。」師便問:「大夫一天十二個時辰中,做什麼事?」陸亘回答:「寸絲不掛。」師說:「猶是階下漢。」師又說:「不見道,有道君王不納有智之臣。」

  洞山禪師受具戒後,遊方首謁南泉。值馬祖道一忌日,設齋祭祀。南泉禪師問大眾:「來日為馬師設齋,不知馬師還來否?」眾皆無對。洞山禪師說:「待有伴即來。」師聞已讚曰:「此子雖後生,甚堪雕琢。」洞山禪師卻說:「和尚莫壓良為賤。」

  有僧告辭時問:「弟子到其他地方參學,如有人問:和尚近日如何,不知如何回答?」南泉禪師說:「但向他道,近日解相撲。」僧問:「怎麼說?」師說:「一拍雙泯。」

示寂 生死自在

  南泉禪師即將謝世,第一座問:「和尚百年後,向甚麼處去呢?」師說:「到山下做一頭水牯牛去。」上座說:「某甲想隨和尚去,不知能不能?」師說:「你若想隨我去,即須銜取一莖草來。」此後,南泉禪師即示疾。

  太和八年(834)十二月二十五日,東方明,南泉禪師對弟子們說:「星翳燈幻亦久矣,勿謂吾有去來也。」言訖而逝。春秋八十七,僧臘五十八。

心源朗朗 化育學人

  南泉山與九華山相隔不到八十公里,是中國佛教史上重要的禪宗道場,因唐代南泉普願禪師的卓錫而名重禪林。由於南泉普願禪師直契心源的教化,培育出黃檗希運、洞山良价、趙州從諗、長沙景岑、白馬曇照、子湖利蹤、新羅道允等禪門宗匠,皆各自弘化一方,利益無數學人;而記錄著南泉禪師一生言行的傳記、語錄,則讓後世學人得以透過文字,一窺祖祖相傳之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。

  直如圓悟克勤禪師〈題南泉和尚語要〉所云:「王老師真體道者也。所言皆透脫,無毫髮知見解路,只貴人離見聞覺知,自透本來底,方得自由,若著法、報、化,便是依他,無自由分。是故發明盧行者不會佛法,只是體道,所以得衣鉢。此皆過量人行履處,千萬人中難得一箇半箇,真藥石諦當,直貴無事行履處也。」

 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