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2
 
本期主題:跨越我慢山 天地無限寬







慢心若起,自是非他,則種種障礙生。
我慢山高,煩惱厚重,與道相違,離家轉遠。
若能以謙敬,伏慢心;以慧觀,破我執,
跨越我慢高山,天地自然寬闊。


撥雲見日 風景獨好
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三年級 見投法師

  雨後,於庭園中經行,只見許多低窪處積了水,正想繞道而行,突然發現,從某個角度看,積水中倒映著寺院的輪廓及建築,多麼微妙的影像?反觀其他高聳地勢,不僅沒有倒影、沒有積水,雨水的潤澤也幾乎風乾,想起《大智度論》所說:「如雨墮,不住山頂,必歸下處。若人憍心自高,則法水不入。」

  「憍心自高」指的就是眾生六種根本煩惱──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邪見之中的「慢」。若我們認為自己殊勝於他,心始終滿溢,便無法信受佛陀正法乃至無上乘法;就像山頂或地勢高聳之處,法水難入。在《法華經》中,世尊欲開演一佛乘前,五千增上慢者退席;我慢、輕法,不但自己無由獲得法益,亦有惡報隨之,如《法華經》云:「我慢自矜高,諂曲心不實,於千萬億劫,不聞佛名字,亦不聞正法,如是人難度。」

  慢心既有如此過患,我們又該如何對治、如何降伏?《大智度論》中明示:「若恭敬善師,則功德歸之。」修行若能依止、恭敬大善知識,則持戒、禪定、智慧、解脫等修持皆得以增長、獲得法益,但我們只對善師恭敬嗎?

  中國自古以禮治國,故被譽為禮儀之邦。《禮記》云:「夫禮者,自卑而尊人。」提醒學人自謙、虛心且恭敬、尊重每一個人。世間法如此,出世法亦如是,故《大智度論》提醒:「觀一切眾生,視之如佛。」了解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、一切眾生皆可成佛,以謙卑心、恭敬心來對待每一個眾生,就不容易產生恃己凌人的心態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過去亦常開示:「有一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一分業障;有十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十分業障。消一分業障,就能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;消十分業障,就能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。」所以,在日常待人接物、應對進退,乃至修行學佛、加功用行等世、出世間法中,恭敬心實為一帖良藥、一殊勝法寶。

  究竟窮極,無論慢心、恭敬心,其體性皆為眾生本具的這念覺性、清淨心;就像積水可以倒映出清淨莊嚴的寺院,亦可以映照出五濁喧囂的塵境,但其水的本質卻沒有絲毫改變、任何增減。放低姿態、放下心態,以謙虛、恭敬取代傲慢、成見,日久必定撥雲見日,覺性自然彰顯,用清淨心看待世界,原來「這邊風景獨好」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