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2
 
本期主题:跨越我慢山 天地无限宽







慢心若起,自是非他,则种种障碍生。
我慢山高,烦恼厚重,与道相违,离家转远。
若能以谦敬,伏慢心;以慧观,破我执,
跨越我慢高山,天地自然宽阔。


调伏我慢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亭法师

  何谓我慢?恃我而自贡高,慢他也。《成唯识论》曰:「我慢者,谓倨傲恃所执我。令心高举,故名我慢。」何以有我慢?众生「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」,执此妄有而为实有;因为认为有「我」的存在,故处处都以「我」去审察思量计算,才生起种种憎爱,进而产生诸多苦乐之烦恼。

  由此可见,我执实是一切烦恼的根源。凡事尽把「我」放在前面,不论大小事都想超越别人,然而一个人若想抢先,就必定会将别人排挤于后。因此,人与人之间的比较、分别、竞争,无形之中充斥念念之间。而为了显示自我,导致「不服输」、「比人强」、「比人好」等种种「慢」的心态,亦由此而生。

子绝四 意必固我

  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到我慢的毛病,总自认高人一等;或者是明明比别人差,却认为自己跟别人一样;或是明明跟别人一样,却认为自己比较强……时时都有一种优越感,不服别人。有了这些毛病,学业、事业就不易成就。所谓「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」,其实我们的能耐,别人看得很清楚。有了我慢之心,就是一个大障碍,纵使再有才华,因为很难与团队合作,老板也不敢用。慢心,让我们招致人生种种难题。

  在《论语.子罕》记载:「子绝四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」大意是说,孔子戒绝为人的四种弊病,一不要凭空揣测,二不要武断偏执,三不固执拘泥,四不自以为是。「意、必、固、我」,一念错,陷于「我」的主观臆测,很可能就造成有我无人的局面。

  《法句譬喻经》中提到:过去,佛陀在拘睒尼国美音精舍为四众弟子宣说佛法。当时有一外道梵志博览群经,通达事理,却贡高我慢,认为天下无人能与自己匹敌。梵志经常在大白天拿着火炬在城中行走,人们问他:「为什么白天要拿着火把呢?」梵志回答:「世人愚痴顽冥,目无所见,所以我手持火把,要照亮他们。」

  佛陀观察梵志得度因缘成熟,但如此贡高我慢,不思无常之苦,将来必堕地狱,受苦无量,无有出期。于是,佛陀便化作一位贤者,在市集店铺上坐着,等梵志到来时,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。梵志回答:「因为世间众人都愚钝昏昧,不论白天、黑夜都看不见光明,所以我拿着火炬来照亮人们!」

无人我 宁静吉祥

  贤者又问梵志:「经中有四明法,你知道吗?」梵志回答:「未曾听过。」贤者为其解说「四明」的道理后,梵志对于自己的无知和恃才傲慢深感惭愧,于是将火炬弃于地上。佛陀知其悔意,乃恢复丈六金身,全身绽放光芒,并以清净梵音为梵志说偈:「若多少有闻,自大以防人,是如盲执烛,照彼不自明。」佛陀对梵志说:「再也没有人比你更无知的了,大白天拿着火炬游走街上。事实上你所知道的道理,不过如天地间的一微尘罢了。」 梵志羞愧地向佛陀顶礼,愿为弟子。佛陀接受了他的请求,梵志出家后,精进用功,心开意解而证阿罗汉。

  当我慢高举时,就如同公案中的梵志,虽然博学多闻,但骄傲自大而轻慢他人,就好像盲人拿着烛火,虽然能够照亮他人,但是却照亮不了自己!《金刚经》云:「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」所以,去除「我执」,调伏我慢,与万物一体,平等无别,则爱憎好恶之心念自然无由而生;进一步以平等心、恭敬心来做人做事,心量广大,心平等了,烦恼也就没有了,自是宁静吉祥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