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2
 
本期主题:跨越我慢山 天地无限宽







慢心若起,自是非他,则种种障碍生。
我慢山高,烦恼厚重,与道相违,离家转远。
若能以谦敬,伏慢心;以慧观,破我执,
跨越我慢高山,天地自然宽阔。


暧暧内含光

文/美国佛心寺住持 见由法师

  「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……」崔瑗的〈座右铭〉,不仅明示立身处世之道;「暧暧内含光」更刻划出「谦谦君子」的悠然自适,是人人理应追求的境界。然而,意境与心境毕竟相去甚远;不理解实义,文中的智慧涵养,至多成了脑海中偶尔浮现的音律,以及考卷上振笔疾书的字句,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和自己比较有关系的,反而是「慢」这个字──傲慢、轻慢,以及从中衍生的懈慢、散漫……未必形之于外,未必盛气凌人不可一世,但心中的傲慢,却始终没有停过对周遭人事的评断,练就了一身省察别人的工夫。在分别比较中,巩固了「我」的优越感。

  而既然「我」最重要,轻慢心亦不足为奇:随口说出的话、随手搁置的东西、随便应付做完的事、随意打的妄想──错将漫不经心与不拘小节、自在洒脱逐一划上等号。自以为是的聪明,不过是伶俐的妄想罢了,与反观内省、处处觉照的修行路背道而驰,吃足了亏还沾沾自喜,愚痴如是。

反观自省 心水澄明

  曾经因做错事,受到师长较严厉的指导。甚少被责备的自己,在逆境中,却看见了无所不在的我慢──「我不是故意的」、「我好委屈」、「就算我有错,也不用这样对我」、「我真的这么差劲吗?」念念迁流的妄想,绕着「我」团团转,找不到出路。

  正当其时,蓦然在一则公案中看到:「处处保护一个『我』,为了我稍微被人家嫌,就觉得没有面子,很不自在,希望别人关心我、尊重我、认为我好,这都是在培养我相和我执,佛教导我们要看破放下的,我们反而每天都认真地在培养,还以为自己是在学佛。」看似平常的话语,直截道出了脱缠解结的方向。

  静下心来想想,让自己烦恼的,真的不是外境,而是对「我」深重的执着。我慢不仅让自己不耐见别人的不足,也让自己无法接受自己的过失。

敬慎谦和 垢尽光显

  「慢如高山,法水不住」,不是只有自视甚高、听不进道理;而是当我执障蔽了清净心,本具的智慧如何能开显?于是从烦恼中,练习省察种种为「我」抱不平的念头,捉贼缚贼、捉贼缚贼……当愿意诚恳检讨反省,反观「我在哪里?」的时候,恶念也逐渐平息。

  心性本具,众生平等。傲慢或自卑,我好、我不好,不过是我执营造的幻影,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。诸法实相,何来人我高下?理虽如此,无始以来的垢结,须借事磨除。《本事经》云:「世间有情,一结断时,余一切结皆亦随断。云何一结?是谓我慢。所以者何?诸所有结,细中麤品,一切皆以我慢为根,从我慢生、我慢所长,是故我慢一结断时,余一切结皆亦随断。」

  正因我慢是遍一切处的烦恼,若不谨慎,往往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

  提醒自己:「外道所有三昧,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,贪着世间名利恭敬故。」──要度化的外道众生,就在当前一念。

  提醒自己:「以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。」──「一切善法」不是未来待圆满的数量或刻意累积的善行,而是以敬慎心面对每天生活中接触的人事物。

  提醒自己:「以于众生心平等故,则能成就圆满大悲。」──慈悲心不是看见别人受苦而施与帮助,而是放下爱憎分别,恭敬一切众生的佛性,自他无二。

  提醒自己:暧暧内含光,不是追求谦和低调的虚名,而是修行人但为去垢、垢尽光显的本分事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