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1
 
本期主题:离苦得乐之道







众生不识苦,不知解脱之道;
不得自在,沉沦生死。
故世尊三转四谛,
揭示生死流转之因,离苦得乐之法。
知苦、断集、慕灭、修道,
转烦恼生死苦之因,得菩提涅槃乐之果。

明四谛理 就路归家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本法师

  「天长地久」一词喻永恒之义,然天虽长、地虽久,却非永恒;君不见沧海桑田,逢大三灾、业力现前,天地终归消亡。然世间可有恒常不变者?经云:「月可令热,日可令冷,佛说四谛,不可令异。」

  夫「谛」者,真理也;四谛,即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纵使日月变异、天地灾亡,而四谛之理终不易也。四谛乃诸佛之常法,其核心为二重因果,即「知苦、断集」──了解苦报、苦果,因烦恼招感、集起,从因上努力断集,破世间流转因果;「慕灭、修道」──顺正法而修,解脱烦恼,达到寂灭安乐的境界,证出世间圣界因果。四圣谛是十方诸佛历劫苦修,证圆满智,以大悲心为一切众生,所示返迷归真之纲要。

四谛因果 解脱智慧

  吾人处于熙攘世间,若能深入四谛因果之理,于日常之中运用起修,便能化热恼为清凉、现极乐于目前。例如,世人常以自我为尊,若逢人轻蔑诋毁时,自是怫然不悦,乃至寤寐不宁,忿恨由生,此为凡夫常态。但欲脱苦者,当以四谛理细细思之,此一苦恼究竟因何而起?若是某人给与,当此人毁誉他人时,吾何以不生同等烦恼?又若毁垢之声有实,其诋毁之音应时时听闻,实则不然,音声早已消散,唯吾人心念执着不舍故恼耳。由此可知,此一苦恼乃由我执意识分别、领纳外境而生。

  《杂譬喻经》记载:舍利弗尊者行化至一长者家,但长者由于悭贪、不信福业,见尊者化缘即大瞠恚,乃以食毕漱口之水,吐尊者钵中曰:「持是去,相施是。」尊者受施后,以慈心为其祝愿:「使汝长夜受福无量。」回至精舍,将漱水和泥,泥佛所经行处,并请佛行走其上,以令悭贪长者能因此供佛,而获福无量。悭贪长者遣使伺看,使者回报,具说如是,长者乃知尊者慈心广大,真诚无我,故大惭愧,举家大小,尽诣佛所忏悔谢过,佛为授三皈并为说法,长者疑结解除,得不退转。由此证知「我执」为真祸源。若能观察世间一切苦,即为知苦。因而不生我见,即为断集。更进一步修慈心平等之行,即为修道;则万法无咎,必得清凉安乐寂灭之果。

重虑缘真 舍执离苦

  四谛之理能助行者脱诸众苦。即使是遗失细物,若心生懊恼(苦果),亦可运用四谛之理思惟:我今苦恼由何而起?是因物失而生?然物未曾失,是己不知物在何处。若因物为己所爱,失而故恼,苦恼实因爱着而起(集因),非失物之故也。经云:「人从爱欲生忧,从忧生怖。若离于爱,何忧何怖?」以是思惟,我之一切财物乃五家共有,即今不舍,后必有离,非物如此,举凡父母妻子、名誉权势,乃至我身四大,无不如是。且爱着能造诸恶业,流转生死,不舍爱欲,宁有安稳?常如是观察,破除我见执取,不住二边(道因),便能契悟无为解脱(灭果)。故知舍执即能得道,舍执则众苦解脱。

  而爱憎、执取皆因不觉而成集因,背觉合尘,故生苦乐烦恼之苦果;若心不离于觉,时时现前作主,此即道因;以此不生灭觉性为本修因,必证不生灭究竟涅槃之灭果。当知觉即根本,觉性一起,三毒妄执自灭,苦无从生,极乐自现。

  无论世出世法,皆不离因果;四谛理之根本即是因果,故开山祖师云:「深信因果。」若离因果则邪见生,邪见若起,欲灭苦证道,无有是处。如〈大学〉云:「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。」故行者当知因识果、不昧因果、深信因果,明四谛理,运此四谛正理就路归家,道不远矣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