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0
 
本期主題:廣結善緣 利樂有情







和光同塵,與人為善;
則待人接物,皆為福田。
是故諸菩薩為利樂眾生,
以精進行,披大功德鎧,利他自利,
同一切有情,共證菩提!
願作眾生善友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星敏法師

  曾有學人請問南陽慧忠國師:「如何是佛法大意?」師云:「文殊堂裡萬菩薩。」對曰:「學人不會。」師云:「大悲千手眼。」誠然,修行學佛就是要廣結善緣,學習作菩薩,以慈悲、平等、恭敬之心,發願恆作眾生善友。

  何謂廣結善緣?廣,指這念心寬廣,無有邊際;緣,是人與人或事物之間遇合的機會。有善緣,做事容易成就;結了惡緣,處處是障礙。《弟子規》云:「能親仁,無限好。德日進,過日少。」人生路上,無論是要成就學業、家業,乃至事業與道業,都不能缺少大善知識的引導、善友的扶持。因此,透過結人緣、結法緣、結佛緣,廣結善緣,無論做人、做事,一定能左右逢源,有所成就。

歡喜平等結善緣

  如何廣結善緣?第一,以大悲心常行布施。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云:「諸佛心者,是大慈也,大慈所緣,緣苦眾生。」發願學習觀世音菩薩,時時慈眼視眾生,不對一人、乃至一眾生起瞋心及不善念。即使再忙再累,逢人笑容不失。佛三十二相當中有「手足網縵相」,即是因地上常修四攝法──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攝受眾生所感的果德;因此,行者應隨順眾生,盡己之力,隨他之善,喜他得成。

  第二,以歡喜心隨喜讚歎。佛經中記載,佛以慈修口,口業清淨,故有八音之殊勝功德:極好音、柔軟音、和適音、尊慧音、不女音、不誤音、深遠音、不竭音。菩薩行者,不僅要善修口業,不兩舌惡口、不妄言綺語,更要以歡喜心、真誠心隨喜讚歎,與眾生廣結善緣;發願若有言說,必利人天,恆出柔軟愛語,使大眾信心增長,提起正念。

  第三,以平等心普行恭敬。子曰:「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」菩薩行者當如斯,內心謙下,外行於禮,不偏黨營私、不計較分別,始終莊敬自持、與人和諧共處,以平等心普行恭敬。因此,發願學習常不輕菩薩,不看輕任何人,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豈可輕慢?以平等之心去除我慢、我執,自然能恭敬一切眾生。

春陽化暖利他行

  第四,以清明作主的心,隨順圓滿當下的因緣。〈十空偈〉云:「勸君家有剩,報答四恩濃,結緣須及早,不捨一場空。」人生每個階段,都有不同的角色與任務,把握每個因緣,恆思利他,圓滿當下的任務,結善緣、結法緣;更要發大願、修大行,廣度眾生。因為因緣瞬息萬變,生死只在呼吸間;當真正體會到無常之理,便明白無論學業、事業,乃至道業,若不把握因緣精進勤修,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。因此,覺性要遍一切處,無論做人、做事、動靜閒忙,始終要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,方能圓滿地融入當下因緣,應對進退得宜,真正做到萬善圓彰,而沒有後遺症。

  動中,更是觀照三業之良機,急處回光,著力一照:發願總以笑容、慈眉善目布施一切眾生,如春陽,無人不暖;發願恆作眾生善友,見有好事深生隨喜,始終勸勉安慰,恆出柔軟善語;發願普行恭敬,始終謙恭忍讓,面對一切眾生都要能和光同塵,在對方的需求上,看見自己的責任;發願這念心要清楚作主、具足定力,一言一行均合宜得所,不愧對當下因緣,把握因緣,盡行者利他的本分。

  開山祖師云:「菩薩不是一種形象,而是一種清淨的念頭,時時想著如何利益眾生。」原來,結善緣的方式不僅外現於身口,更重要的是心念:心繫眾生,就有眾生緣。是故,菩薩行者當恆思利他、廣結善緣,發願恆作眾生善友,因為眾生是菩薩的福田,菩薩於眾生中方能成就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