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0
 
本期主题:广结善缘 利乐有情







和光同尘,与人为善;
则待人接物,皆为福田。
是故诸菩萨为利乐众生,
以精进行,披大功德铠,利他自利,
同一切有情,共证菩提!
敬慈和真利有情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缜法师

  《法华经》云:「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。」此一大事即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由此可知,诸佛出世之本怀,即是以大慈悲心利乐有情。但要成就佛道,利乐有情,先须与众生广结善缘。经云: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世间觉,就是俗谛,俗谛就是立身处世的智慧,而要成就种种善法,众生缘便是很重要的关键。有善缘,无论做事、修行都能有很多助缘,左右逢源;反之,则处处是障碍、动弹不得,更遑论弘法利生。

  因此,欲行菩萨道利乐有情,首先要掌握的重点是如何结善缘,进一步结清净法缘。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四众弟子的「中台四箴行」──敬慈和真,就是与众生结善缘的具体方向。以恭敬心化除防慢,以慈悲心化除瞠恚,以和合心化除粗暴,以真诚心化除虚伪。所谓「德不孤,必有邻」,当我们落实中台四箴行,必能营造出令人如沐春风的法界,让众生乐于亲近,进而引导其入佛智。

  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,曾与弥勒菩萨一同修行。虽然弥勒菩萨成佛的因缘已成熟,但是和他有缘的众生,根机尚未成熟;相反地,虽然释迦牟尼菩萨成佛的因缘尚未成熟,然而与其有缘的众生根机已经成熟。当时住世的弗沙佛便思惟:「一人之心,易可速化;众人之心,难可疾治。」于是弗沙佛便创造因缘,欲使释迦牟尼菩萨速得成佛。由此可知,要成佛离不开众生,而成就佛道是为了利益更多的众生。

  所以,日用当中依敬慈和真来反省身口意,净化三业,让心念、口言、身行都能够恭敬、慈悲、祥和、真诚,就是学佛的心、口、行,念念利益众生、护念众生。有了正确的知见观念,进一步由俗谛入真谛,了达本性本空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真俗不碍,「宴坐水月道场,大作梦中佛事」,最后安住中谛,行布施、度众生而无所住着,方是能够真正广结善缘,利乐有情,共证菩提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