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8
 
本期主题:放下得失心自在







「诸法因缘生,无有自在故,因缘生故苦,因缘灭亦然。」
一切万法,皆是因缘和合所成,
随缘变异,缘尽还灭。
以般若慧观,看清万法真相,
超越虚妄,安住实相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。
得与失的距离

文/普嘉精舍研经一禅修班学员 传文

  最近几个月,面临工作上的大事——要负责编写公司下年度的企划案,由于事情来得突然,时间有限,压力很大。因为必须先思考实施对象,针对对象拟定方向、估计时间、进度、经费、器材,并预想执行的所有细节和效果,既琐碎又繁杂。为此,经常因灵光乍现而惊喜,又因琐碎而困扰,在取舍之间摇摆、焦虑。就在因时间紧迫、担忧进度落后,心里觉得很苦时,脑中突然跳出了「修道行人,若受苦时,当自念言……经云:逢苦不忧。何以故?识达故。」菩提达磨大师〈二入四行观〉中「报冤行」这段文字。

因果平等 得失无间

  当下反问自己:为什么这么焦虑?为什么会觉得苦?从前,即使面对不友善的同事、面对他人不知原因的无礼对待,都可以跟自己说:「逢苦不忧。何以故?识达故。」都能看得开;为什么此刻自己竟然在这里卡住?是执着,让自己又为客尘妄想所覆,迷失觉性了吗?焦虑,是因为得失心,因为想要做得很完整、很圆满,感觉自己很棒。

  在觉察到自己这段心情和错误后,得到一个结论︰得与失、因与果之间关联紧密。

  提出规划案,因为上级觉得可行,拨下一笔经费让我好好发挥,这是「得」。但是往深一层想:能得到赏识和机会,表示过去的善因缘现在成熟,缘尽还无,应该把握因缘,好好珍惜,好好做事就是,不特别开心欢喜,也不忧虑恐惧。但自己因为得到这个机会而开心、期待,贪求好的表现而忘失初心,结果患得患失,所以身体疲累、情绪波动大,因而生起烦恼。于是,做得不好,不好的果报就出现了,变成了「失」。如果当初不纠结于「妄想的梦想」,只是努力于当下,结果一定不同。

  梦想实现,这是果报;应当运用这个果报继续创造善因。即便做得不好,也知道世间无常,本来计画赶不上变化就是正常,生灭变异当中,只要记得初发心,成与不成都自有它的价值,这样一来怎么还会因「得」、「失」而感到痛苦、烦恼?

体冤进道 逢苦不忧

  没有学佛前,若有放不下的事,自己多半试图以俗谚提供的智慧解决问题,比如︰「得之,我幸;不得,我命」、「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」等等,虽然当下或可暂时放下得失,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。因此当下一个境界现前,心仍然摆荡不安。

  在这次的经验中,体会到其实面对困境、烦恼的当下,情绪是第一个要处理的问题。情绪受个性影响,而个性就是习气累积所成,若没有提起觉性、釜底抽薪,看清自己的烦恼习气,诚实面对,勇敢改过,即使这次想得开,下次遇到类似情境,还是会再辗转轮回受苦。修行学佛,听经闻法,让吾人知因识果,知道有果必有因,现状或许是今世可见之因,或许是不可见的宿世因缘,一定有其来由,只要深信因果,一定能更容易放下纠结、放下得失、放下痛苦。

  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初次阅读〈二入四行观〉的「报冤行」时,心就震撼莫名,这一次更让自己体会到,如果能时时提起觉性,深信「缘起性空」之理,就能减少妄想执着;心不住在得失,就不会因得而乐、因失而苦。所以,提醒自己,要牢记常在因地努力,心不住相。那么,得与失看起来虽有天壤之别,其实就如同因和果,是一体的两面;得失之间,其实没有距离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