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8
 
本期主題:放下得失心自在







「諸法因緣生,無有自在故,因緣生故苦,因緣滅亦然。」
一切萬法,皆是因緣和合所成,
隨緣變異,緣盡還滅。
以般若慧觀,看清萬法真相,
超越虛妄,安住實相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。
慈悲喜捨心自在

文/見旆法師

  古德云: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,心若不強名,妄情從何起?妄情既不起,真心任遍知。」境界本無好壞之分,順逆、得失全因自己的分別、取捨,而落入相對當中。反之,只要都攝六根,讓念頭回到覺性上,不在境界上分別,心就安定,清淨心就能現前,這念安定的清淨心,才是真正的自己。認識了這念心,就能開啟超凡入聖之路,使自己放下得失,更能引領眾生解脫生死,出輪迴苦。

般若觀慧 自利利他

  佛法講「諸法緣起性空」,一切事物皆假眾緣和合而成,一切得失皆不離心性之理。《楞嚴經》云:「一切浮塵諸幻化相,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。幻妄稱相,其性真為妙覺明體。」世間一切有為法,均是剎那變化,不離生住異滅四相。我們所擁有的一切,也是因緣聚合、暫時而住,當因緣改變,別離、壞散乃至失去,是很自然的事,因為我們從未真正擁有;唯有能了知擁有與失去的這念心,真常不變,從來不失。

  菩薩因了達萬法緣起性空,故能度眾無礙,任運自在。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〉云:「真觀清淨觀,廣大智慧觀;悲觀及慈觀,常願常瞻仰。」觀音菩薩在因地修行時,以五觀修行力,照見五蘊皆空,修道證果,更發起大悲願行,度一切苦厄。所謂「真以息妄,淨以治染,智以破惑,悲以拔苦,慈以與樂」,以真觀觀一切法無自性,心離妄見,般若觀智現前;既了達諸法本空,但見眾生起惑、造業、受苦,不得出離,故起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心,以悲願救苦,以慈心與眾生安樂;了知三輪體空之理,創造緣起,運用緣起,不住緣起,心無所住,清淨無染,中道觀智現前,證獲圓通,「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,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」,故能聞聲救苦,利樂有情。修行當學習菩薩的行持,成就慈悲喜捨、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病苦為師 悲願為導

  感恩在醫護中心領執事的因緣,讓自己學習成長很多。年長法師年邁不便,卻仍專注誦經持咒;生病的法師積極復健,精進用功,不畏病苦……老病死苦當前,還有什麼得失放不下?還有什麼煩惱不可以止息?還有什麼挫折不可以克服?還有什麼承擔不可以提起?世尊目睹眾生在老病生死苦海中不得出離,起大悲心,放下世間榮華富貴、權勢名位,出家修行。歷經六年苦行,最後於菩提樹下徹悟中道實相,成就佛道,說法四十九年。在弘法的歷程中,受到外道與提婆達多等諸多惡行加害與毀謗,卻是萬般慈忍,不為所動,堅毅行道,引領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,度眾生出苦輪。

  人生總有許多得失成敗、順逆際遇,要如何面對與抉擇?何者是真正的得?何者又是真正的失?順境現前,名聞利養、利益交關時,是否能堅持修行?遇到逆境挫折,是否可以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勇往直前?世間古聖先賢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,留下了千古風範,德澤後世;諸佛菩薩,更是往返娑婆世界無量劫,教導眾生如何出離生死大海,慈悲浩瀚,無有窮盡。

  了知佛法的真理,人生沒有得失,只有願行。當學習世尊一生的行誼,不忘初心,成佛有餘。眾生苦無盡,菩薩願無邊,念念相繼,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虛空有盡,行願無窮,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