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8
 
本期主题:放下得失心自在







「诸法因缘生,无有自在故,因缘生故苦,因缘灭亦然。」
一切万法,皆是因缘和合所成,
随缘变异,缘尽还灭。
以般若慧观,看清万法真相,
超越虚妄,安住实相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。
慈悲喜舍心自在

文/见旆法师

  古德云: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,心若不强名,妄情从何起?妄情既不起,真心任遍知。」境界本无好坏之分,顺逆、得失全因自己的分别、取舍,而落入相对当中。反之,只要都摄六根,让念头回到觉性上,不在境界上分别,心就安定,清净心就能现前,这念安定的清净心,才是真正的自己。认识了这念心,就能开启超凡入圣之路,使自己放下得失,更能引领众生解脱生死,出轮回苦。

般若观慧 自利利他

  佛法讲「诸法缘起性空」,一切事物皆假众缘和合而成,一切得失皆不离心性之理。《楞严经》云:「一切浮尘诸幻化相,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。幻妄称相,其性真为妙觉明体。」世间一切有为法,均是刹那变化,不离生住异灭四相。我们所拥有的一切,也是因缘聚合、暂时而住,当因缘改变,别离、坏散乃至失去,是很自然的事,因为我们从未真正拥有;唯有能了知拥有与失去的这念心,真常不变,从来不失。

  菩萨因了达万法缘起性空,故能度众无碍,任运自在。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〉云:「真观清净观,广大智慧观;悲观及慈观,常愿常瞻仰。」观音菩萨在因地修行时,以五观修行力,照见五蕴皆空,修道证果,更发起大悲愿行,度一切苦厄。所谓「真以息妄,净以治染,智以破惑,悲以拔苦,慈以与乐」,以真观观一切法无自性,心离妄见,般若观智现前;既了达诸法本空,但见众生起惑、造业、受苦,不得出离,故起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心,以悲愿救苦,以慈心与众生安乐;了知三轮体空之理,创造缘起,运用缘起,不住缘起,心无所住,清净无染,中道观智现前,证获圆通,「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,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」,故能闻声救苦,利乐有情。修行当学习菩萨的行持,成就慈悲喜舍、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

病苦为师 悲愿为导

  感恩在医护中心领执事的因缘,让自己学习成长很多。年长法师年迈不便,却仍专注诵经持咒;生病的法师积极复健,精进用功,不畏病苦……老病死苦当前,还有什么得失放不下?还有什么烦恼不可以止息?还有什么挫折不可以克服?还有什么承担不可以提起?世尊目睹众生在老病生死苦海中不得出离,起大悲心,放下世间荣华富贵、权势名位,出家修行。历经六年苦行,最后于菩提树下彻悟中道实相,成就佛道,说法四十九年。在弘法的历程中,受到外道与提婆达多等诸多恶行加害与毁谤,却是万般慈忍,不为所动,坚毅行道,引领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,度众生出苦轮。

  人生总有许多得失成败、顺逆际遇,要如何面对与抉择?何者是真正的得?何者又是真正的失?顺境现前,名闻利养、利益交关时,是否能坚持修行?遇到逆境挫折,是否可以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,勇往直前?世间古圣先贤「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」,留下了千古风范,德泽后世;诸佛菩萨,更是往返娑婆世界无量劫,教导众生如何出离生死大海,慈悲浩瀚,无有穷尽。

  了知佛法的真理,人生没有得失,只有愿行。当学习世尊一生的行谊,不忘初心,成佛有余。众生苦无尽,菩萨愿无边,念念相继,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虚空有尽,行愿无穷,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