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8
 
本期主题:放下得失心自在







「诸法因缘生,无有自在故,因缘生故苦,因缘灭亦然。」
一切万法,皆是因缘和合所成,
随缘变异,缘尽还灭。
以般若慧观,看清万法真相,
超越虚妄,安住实相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。
真性无得失 任运自腾腾

文/普天精舍住持 见恁法师

  从前有位能征善战的将军,非常喜欢收集骨董。有一天,当他正在把玩一只骨董青瓷杯时,突然不小心瓷杯滑落。将军连忙屈身,及时将下坠的瓷杯接个正着,然而他却惊出一身冷汗,全身瘫软地跌坐在椅子上。心想:「我平日在沙场上出生入死,即使面对百万敌军,也从不胆怯。为什么一只小小的瓷杯,就能让我受到如此的惊吓呢?」将军当下有所体悟:「当我贪着某件事物时,内心就不再自由,因此受苦无穷。」于是,放手让瓷杯摔落,看着散落一地的碎片,他也恢复了海阔天空、无所畏惧的豪壮气概。

得失在人 取舍任己

  世人往往将外在的事物当成实有,执着不舍,不断营求。然而世间万法皆是因缘假合,随着因缘聚散而生灭不已,无一刻停息。如果在获取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时,兴高采烈、踌躇满志,那么当外境转变而不再拥有时,必定也将满心惆怅,难以释怀。有生必有灭、有成必有坏,这是一切有为法的轨则,没有人能真正「拥有」或是「获得」任何事物;既然如此,又何必为了表相上的得失而妄生苦乐呢?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言:「人从爱欲生忧,从忧生怖。若离于爱,何忧何怖?」《大智度论》亦言:「诸欲求时苦,得之多怖畏,失时怀热恼,一切无乐时。」摆荡在得与失的两端,就是自寻烦恼,任由欲望及无常宰制身心。

  其实,世人对事物的看法,皆是主观、相对的判断,受到不同的时空背景、社会价值观及个人身心状况等种种条件的影响,并非恒常不变。例如:一份高薪、高职位,但工时长、高压力的工作,究竟是好是坏?对渴望晋升的人来说,这是不容错失的良机;然而,在重视家庭与休闲生活的人眼中,绝非最佳选择。又如:因疾病而失去生命,如果发生在健壮的年轻人身上,是令人惋惜的遭遇;但是对久病缠身的老人来说,却可能是苦痛的解脱。当我们固执于相对法,就看不清事物的实相,即使是宽广的人生大道,也会变得窒碍难行。

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

  初到海外精舍发心,尚未完全适应当地的生活、文化,就必须以英文说法。刚开始,深怕自己有限的语言能力,不足以解释奥妙的佛法义理。因此备课、上课,都为自己带来莫名的压力和情绪上的起伏。在课堂上,如果因为一时说不出适合的言语而停顿;或是在课后,学员宛转告知遣词用字上的失误,自己也会心生懊恼。经过一番省思,终于体会到:「发愿与海外居士分享佛法,不论表现如何,只要尽力而为,不负初心,皆是菩萨行。」于是将心安住下来,持续充实语文能力,并透过交流与回馈,了解学员的想法与需求,做为向上提升的参考。当得失心不再,反而能有自信并且流畅地授课;当心念不再纠结于事相上的成果时,思惟也变得清晰,能更适切地为学员介绍佛法。

  生命中一切的成败得失,都是自心的造作。实则万法本闲,唯人自闹,只要不受万法束缚,便能于真空之中化现妙有。古人言:「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。」菩萨行者,深信本性的圆满具足、不生不灭,因而彻底放下对外境的营求,将自心从计较得失的牢笼中释放出来。如此才能无私、无我,在因地上精进不懈,创造缘起、运用缘起,随缘应物,以种种方便自利利他;最终不住缘起、作而无作,在无得无失的自在心境中,广修六度万行,通向究竟佛道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