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5
 
本期主题:积跬步 至千里







「人能爱乐修行精进,无事不得;
得至佛道,终不虚也。」
释迦如来万德庄严,
历劫精勤行道,积累纤毫微善,
终致作佛。
事事无难,端赖精进,
跬步积,必至千万里,
万善累,功到自然成!

学而时习 精进不退--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 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,世界一家、天涯若比邻,空间缩小、时间缩短,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更频繁。佛法说「一花一世界」,我们慢慢去观察,每一个空间、时间,就是一个世界。有这么多的世界、这么多不同种族的众生,加上整个世界的趋势,如果没有广学多闻,想要修菩萨道、弘扬佛法就很困难;相反地,假使能够博学、勤学,提升自己、充实自己,明白一切事理,自然处处无碍。

会熟巧精 更上层楼

 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因缘和合才能成就,一个是「因」,一个是「缘」。因,就是自己的发心,想要达到博学多闻,学业、技能要有成就,首先要靠自己努力,并且要吃苦、要忍耐,不能半途而废,如果中途放弃,就枉费先前的努力。有了愿心,还要有外缘,要有好的环境、好的助缘。如果只有因地的发心,但是外缘不好;又或者外缘具足,自己没有这样的发心,都不容易成就。

  学习任何东西,都要掌握「会、熟、巧、精」四字箴言。第一步就是要学「会」。什么都是透过学习而来的,有些人天生具有才能,是因为资质好一点、脑筋比较聪明,所以学得快。如果自己比较迟钝,也不要灰心,儒家说:「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」别人学一遍就会,自己学百遍才会,没有关系,勤能补拙,有恒心、信心、耐心,一样会有成就,要有这样的信心。

  第二,要「熟」练。要努力学习,学会之后,还要持续磨链。一般学生考试考得不好,就是因为不熟练。大家都会,但别人比你熟练,遇到考试,不恐惧、不慌张,有定力又沉着,就能考得很好。第三,要巧。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,熟能生巧。例如要写出好文章,就要多背好的文章,并且加以消化,成为自己的东西。最后,再努力精通,进而成一家之言,这样就能有很大的成就。

  以习字为例:除了学会运笔方式、各家字体,还要经过不断地练习。先学习一家的字帖,或是柳公权、或是颜真卿……要有恒心,不断地练习。所谓熟能生「巧」,到了熟练的程度,运笔自然流畅,不需要看字帖也能写出自己的风格。进一步还要精益求「精」,精通了,自然就会有卓越的成果。

  所谓「一枝草,一点露」,一步一脚印,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一切都是经由学习而来的。把四字箴言「会、熟、巧、精」作为一把尺,衡量自己的学习到达哪个程度:学会了没有?练熟了没有?是不是熟能生巧?乃至达到精通?如果所学的东西都能达到「精」的境界,将来学业、事业一定能够有所成就。「活到老,学到老」,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,不要放弃。「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」,学习技能、研究学问的过程,都是先苦后甜,所以不要怕吃苦。继续不断地努力、不断地用功、不断地学习,一定能百尺竿头再进步!

百千法门 由事归理

  古人说:「从前种种,譬如昨日死;以后种种,譬如今日生。」过去的一切如昨日死,不要追悔过去,要把握学习的因缘、机会,知道自己以前不够努力,现在开始用功还来得及,检讨、反省、惭愧、忏悔,重新开始,一定能进步。

  如果觉得自己的脑筋不好,要如何补救?脑筋不好,是因为妄想、执着太多,所以要检讨反省,把妄想、执着统统看破、放下、空掉,这是第一步。第二步,就是要博学、勤学。

  修行学佛不是为了追求名利,世间的学问都是弘扬佛法的一种工具,融会了这些道理,度众的资源就愈丰富。博学、勤学是为了要普度众生,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亲眷,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要把心量扩大,观众生苦,发菩提心。《孟子》说: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」吃苦耐劳,多磨链、多学习。要有恒心、耐心、信心,用心学习;会通所学的一切道理、知识、技能,事理通达无碍,自然就可以学业成就、事业成就、道业成就。
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