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
 
本期主題:善自調御入真道







經云:「唯自調者,得至泥洹。」
面對身疾、心惱,
憂悲喜怒、進銳懈退,
以覺性為鞭,
未調令調,不正使正,
善御六根,去惡即善,
安抵彼岸。
調御人生

文/見侚法師

  人的生命是身與心的結合,人類的生活即是生理、心理的全面展現。如果將基本的物質生活,當作生命的全部,忽略了心才是根本,即是本末倒置;即便坐擁萬貫家財,這念心若無法安定,煩煩惱惱,依舊不能令人快意稱心,不協調的身心苦不堪言,何樂之有?因此,想要有稱心如意的人生,就必須適當、合宜地調御身心,唯有身心和諧,人生方能圓滿如意。

調御丈夫 處中道

  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心若調適,道可得矣。於道若暴,暴即身疲;其身若疲,意即生惱;意若生惱,行即退矣。」說明了處中得道、善調身心的重要。過去釋迦牟尼佛修行時,歷經六年勤修苦行,每日僅食一麻一麥,骨瘦如柴,雖然精進,卻無法成道。當時,悉達多太子體悟到勞苦其身、心外求道,並非正確的修行方法。

  在善調色身後,悉達多太子發大願心,於菩提樹下靜坐,上半夜、中半夜契悟四諦、十二因緣之理;下半夜,契悟能看、能聽、不生不滅、不可思不可議、始終存在的清淨心──中道實相,人人本具、最真實的心境。

  如來藉由自身的修行歷程告訴大眾,修行要成就,必須以智慧善調身心。「調御丈夫」是如來十號之一。如來具大丈夫力用,不但自覺,調伏一切無明煩惱,亦能覺他,以種種法藥,調伏眾生之病,自覺、覺他達到究竟圓滿,成就佛道。

  平日動中廣修一切善法,口說誠實語、利他語、柔軟語,無善不修,不疾不徐,恰到好處,善調此身。進一步,了達諸法因緣生、因緣滅,心不執著,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只起善念,不起惡念;靜中坐禪之際,通身放下,一念不生,即能善調此心。身心調御達到動靜一如,保持覺性時時存在,如〈中庸〉所云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。」即是善調身心之妙方。

映現萬物 無取捨  

  聖者隨順覺性,調伏自心,眾生隨順習性,放縱心意,如同野馬,經常落入懈怠、躁進二邊,所作所為只圖利己,終日汲汲營營,疲憊不堪。修行學佛即是學習駕馭這一念心,讓心作主。

  這念心要如何作得了主?就是要做到「靜則一念不生,動則萬善圓彰」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,於彼相中不生憎愛,亦無取捨。」心性人人本具,平等無二;無二之性,即是實性。只要起心動念,妄生分別,即偏離本心,所以當這念心居一切時、一切處,如明鏡照物,始終保持「知」,知一切法,平等無二,既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如實映現去來之相,安然不動,亦不隨境界去來,心無所住,即是最究竟之調御。

  世間人不能作主、無法善調身心,正是因為妄執四大為我,錯認聲色為樂、塵勞為富貴,於是攀緣六塵,千思萬想,三心不歇,心疲發勞,不得自在。只要一念覺察,當下回光返照,「知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於念念生滅的妄想瀑流中,照破妄心,不隨之生滅起伏;一旦離妄,本具的清淨心,自然現前。

  因此「知妄即離」的知見,是調御身心最直接了當的下手處。理上如此,事上時時反省、檢討、改過、自淨其心,調伏三業不起貪瞋癡,遠離諸過。讓這念心從粗到細,從濁到清,從煩惱到清淨,如《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》云:「無垢無染著,是真調御師。」菩薩行者進一步,以「六度萬行」調身,以「慈悲喜捨」御心,於利他中成就調御丈夫之清淨功德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