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
 
本期主题:善自调御入真道







经云:「唯自调者,得至泥洹。」
面对身疾、心恼,
忧悲喜怒、进锐懈退,
以觉性为鞭,
未调令调,不正使正,
善御六根,去恶即善,
安抵彼岸。
锦囊妙计伏热恼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祖法师


  由于时代进步,生活模式大跃进,人类不断地追求创新的同时,造成人与人、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,无形中,也形成莫大的压力,在高压下,人们容易出现恐慌、焦虑、情绪失控,甚至爆发冲突。因此,如何减轻压力,是现代人费尽心思亟欲解决的问题。

智人调心 愚调身

  世间虽有各种压力纾解方式,仍似隔靴搔痒,无法彻底解决。佛法告诉我们,面临压力与烦恼时,根本的方法就是善调身心,借由调身、调心,让心灵得到平静、安详,就能真正对症下药。

  何谓「善调」?善就是良善、正确的知见观念;调就是调伏烦恼、调整错误的作为。简单来说,就是要提起觉性,以正念调伏热恼,让身心保持和谐;以合宜的言行举止,应对进退,广结善缘,不为人事物所羁绊、束缚,在滚滚红尘中,自能随缘任运,圆融自在。

  古德云:「智人调心不调身,愚人调身不调心。」一语道破圣人、贤人与凡夫的差别。世间人也知道「木强则折」的道理,一个人待人处世,假如做事太过强硬、鲁莽,容易得罪人,难以成大事;但太过消极退缩,事情又不容易成功。若为人阿谀奉承或过于气势凌人,都无法成就善缘。一旦处处面临障碍、挫折,心情必定低落,由生理影响心理,身心就容易失调。

  因此,为人行事要以「觉」来调和身心。日常生活中,觉察、觉照自己的心念,时时「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」,保持这念心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动,避免落入是非、善恶、美丑、顺逆等相对境界。在相对境界中,心容易起分别、取舍、执着,正是产生烦恼的根源,唯有契入实相、常行中道,从相对达到绝对,找到生命的活水源头,面对人生的任何风雨,才能泰然处之,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
驾心就熟 到彼岸  

  人从早到晚,忙忙碌碌、汲汲营营,到底在追求什么?无非就是要「离苦得乐」。世人都以自认为可离苦得乐的方法来追求幸福,却未必能如愿以偿,仔细探究问题的根源,就会发现是目标、操作方法错了。若能借由反省、检讨、改正错误来善调,以良善的观念与作为,面对、解决问题,必能开创幸福的人生。

  因此,懂得保持觉性,学习让心作主,落实「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」,在念念皆能觉照、时时不离当念的中道实相中,不做身心五蕴、外境六尘的奴隶,也不再成为轮回三界的囚犯,真正做自己身心的主人。

  《法华经》提到,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。佛知见就是佛性人人本具的道理。透过禅修、听经闻法、福慧双修,在事相上借境练心,静中养成、动中磨链。当这念心有了定力与智慧,就能转化内心的无明烦恼,化压力于无形。

  佛法希望众生皆能离苦得乐、到达涅槃彼岸。彼岸并非在另外一个世界,而是在当下的每一个时刻,只要时时作主,就能够超越相对两边,契入自性,究竟解脱,真正离苦得乐。

  四祖道信大师云: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。心若不强名,妄情从何起?妄情既不起,真心任遍知。」在生灭无常的有为法中,了达缘起性空的道理,就不会因执着而受苦;明白因果历历,身心自不敢妄动、造业;深信佛性本具,知道一切现成,就不会患得患失。因此离苦得乐的根本,在于自己的心,掌握住这一念心,驾「心」就熟,无论世间、出世间都能圆满如意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