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
 
中台廣傳








中台禪寺一百零八年度夏季僧眾精進禪七

文/編輯部


  本寺自一百零八年五月二十一日至六月六日,舉辦二梯次夏季僧眾精進禪七,時值結夏安居,本山及海內外精舍法師皆把握勝緣,回山精勤辦道,以期發明心地。

究竟覺悟 成就佛道

  二十一日下午三時,主七見燈大和尚於五樓大禪堂主持灑淨與起七儀式。起香後,隨即為大眾慈悲開示:禪七要在究竟、根本上面來下手,第一步要先了解什麼是佛道?佛法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有的本具清淨心,就是中道實相,在這個地方來契悟、安住、隨順,就能夠成就佛道。佛道有什麼特性?「心非色法,故非有;用而不廢,故非無」,這個心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,在物質的現象、色法當中,找不到心的真實相貌;雖然如此,森羅萬象、見聞覺知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,都是這個心作用的呈現,所以不能夠說沒有;「用而常空,故非有;空而常用,故非無」,這個心具足真空、妙有的特性,空,一法不立,但是還有一個覺性存在,覺性是什麼?「佛者覺也,覺者菩提也,菩提者正知也」,「性者本具,性者不動也」,覺性具有知、正、本具、不動四種特性。我們的本心本性能夠「正知」,這個「知」是與生俱來、不會消失改變;「正」就是正知正見。問題只在於對於能知這個心是本具、不會變異的道理,明不明白、能不能掌握、有沒有正確的認知和見解?所以有正知正見的這個心,就稱為覺悟。

1.主七見燈大和尚提示學人,禪七就要直接在心地上用功,以究竟覺悟,成就佛道。
2~4.
學人於坐香、行香、過堂動靜之間,綿綿密密參究本心,期能發明心地。
 

    可是心在哪裡?古德云:「在眼曰見,在耳曰聞,在鼻辨香,在口談論,在手執捉,在足運奔,遍現俱該沙界,收攝在一微塵。」我們能夠見聞覺知、能夠作為、修戒修定修慧、建功立德,就是心存在的證明,所以「遍現俱該沙界」,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,心作用了就是這個世界;「收攝在一微塵」,這個心不作用是找不到、無形無相的,這就是心的本體,所以稱為空性,為什麼稱為空性?因為還有一個知要存在,才符合中道實相。「識者知是佛性,不識喚作精魂」,這就是佛性,佛性作用,遍現俱該沙界,佛性不作用,一念不生,還有一個覺性在,還有一個知存在,所以用不離體、體不礙用、體用不二、體用一如。知道這個道理,在根本上面下手,就知道原來心是無所不在的,能知的這個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,就是本具的清淨心。我們只要認識了,按照這樣的道理來安身立命、應對進退、做人做事,就能夠成就佛道。

  了解了心性之理,在禪七中就要直接在根本上下手,所以禪七的目的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不僅是一個道理,更是成就佛道的最勝方便,稱為圓頓止觀。「明心」,就是這個心要清楚明白,不要有無明,也就是沒有妄想執著;這個心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,就是明心。什麼是「見性」?「見」不是用眼睛去看,「見」稱為知見,「性」就是本心本性、空性、覺性;「見性」就是安住在空性、覺性、本心本性上面,「安住」就是要保持這個知見。因此,「明心見性」就是保持當前能知這個心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,保持這個心的本然相貌始終存在,這樣努力就可以「見性成佛」;始終保持當前能知這個心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,最終就能夠究竟覺悟,成就佛道。

  古德云:「學道須是鐵漢,著手心頭便判,直取無上菩提,一切是非莫管。」禪七每日十支香,大眾法師依循主七和尚開示的心地法門,於早晚課誦、坐香、行香、過堂,動靜之中,綿綿密密參究本心。學人無不把握因緣攝心用功,直探心源。

 

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

  解七在即,見燈大和尚殷切提示大眾:出了禪堂,要繼續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當前能知這個心不打妄想,妄想執著是虛妄不實,不理它,在這個準則下,時時刻刻注意、反省檢討這個心是不是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?保持跟本具的清淨心相一致,就是中道實相觀;一致就保持,不一致,就不相續、不攀緣、不理它,就是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這樣努力,就能夠見性成佛。所以,要成就佛道,就要在諸位能知、本自具足、不會變異、不生不滅、不打妄想的這個心來契悟、安住、隨順。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任心自在,靜則一念不生,動則萬善圓彰,就一定能夠有所成就。

  經云:「靜慮能生智,定復從智生,佛果大菩提,定慧為根本。」大眾法師於禪堂中精進參究,禪悅法喜;走出禪堂,直下承擔,積極弘揚佛法,推動禪修,普令有情一掬曹溪法水,蠲除熱惱,共證菩提!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