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2
 
本期主题:坚住正念 随顺觉性







经云:「菩萨摩诃萨,入出往来心不迷谬,
恒时安住正念正知。」
正念犹如铠甲,
守护三业,不令违犯;
觉性统帅,
八风现前,惺惺寂寂,
一念到底。

不假外求

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星如法师

  「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……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……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」晋朝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世外桃源,令人向往;而中世纪英国汤玛斯.摩尔知名的著作《乌托邦》,及近代小说家詹姆斯.希尔顿所着小说《消失的地平线》中的香格里拉,也都出现了自在、快乐的理想国度。

  由此可知,无论古今中外,人人都向往安定详和、宁静美好的乐土,或称为「桃花源」、「乌托邦」,或称为「香格里拉」,这是因为现实社会不尽人意,因此渴求有个安身立命的理想乐土。佛法则进一步告诉我们,还有比理想国更殊胜的地方──净土,不分男女老幼、种族、宗教,人人有份。更重要的是,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净土。如何创造?最直接了当的方式,即是「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」。

  憨山大师云:「净土就在净心中,不得向外别寻觅。」从根本做起,也就是从我们这念心下手。所谓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,造恶因招感恶报,种善因自然得善。因此我们先以善舍恶,从断恶修善开始,累积福慧资粮,将过去贪、瞠、痴、慢、疑等不好习气,逐一革除。

  过去,只要看到不如己意的事情,便很容易起瞠心,乃至于心直口快,往往一开口便伤害到他人;现在觉察到这样的习气,开口前,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,多一些体谅,改以爱语、柔软语与他人广结善缘;进一步在生活中提起正念,保持觉性,用正向的态度面对一切人事物。当这念心清净了,身口意三业也随之净化,当下就是净土。

  人一生当中所面临的不外乎是顺境和逆境,在苦乐境界上,容易产生分别,一分别便失去了觉性,乃至于产生种种烦恼。一起烦恼,心当然就不得自在。在这些境界里要如何坚住正念、随顺觉性?就是要做到遇乐不喜、逢苦不忧。

  开山祖师曾经提示:「我们这念心是什么都不求的,因此达到了什么都不求就能与道相应。」所有的苦,都来自于心有所求,因为不了解自己所求的人事物,都是无常、生灭的。当我们了达这些都是因缘和合、是空性,心不落入分别、执着,便能得到真正的自在,这就是真正的净土,一切都是不假外求。
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