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1
 
本期主題: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







經云:「一切諸法,積累不倦,
高行殊異,忍苦無量,功報不遺,大願果成。」
世尊雪山精勤讚佛七日,
惠能六祖隱身看獵,保任十五載;
綿綿密密,鍥而不舍,
成佛作主,唯是一心。

衣珠本具

文/普雨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領

  三千多年前,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道時,便直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是被眾生內心的煩惱障蔽。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,可以見聞覺知的這念心。

  儘管能看、能聽、能說、能知是非善惡、能覺寒暑冷熱、靈知靈覺的這念心,每個人都有,但是多生累劫的無明、習氣,放縱六根追逐六塵,心生染著,無法作主,加上不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,面對外境起了貪、瞋、癡等煩惱,乃至造作諸惡而不自知,覺性就這樣被客塵妄想所遮覆了。

  自己尚未接觸佛法前,個性衝動,脾氣暴躁,整天呼朋引伴、吃喝玩樂。如果遇到稍有不順己意之事,就會心生忿恨瞋恚,到處橫結惡緣,導致工作發展受限,事業障礙重重。

  學佛之後,藉由聽經聞法以及禪修靜坐,知道人人本具佛性,但是被煩惱障蔽,只要我們有信心、願力實踐佛法,最尊最貴的自性摩尼寶珠,終將塵盡光生。

  誠如《楞嚴經》云:「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,窮露他方乞食馳走,雖實貧窮珠不曾失,忽有智者指示其珠,所願從心致大饒富,方悟神珠非從外得。」感恩善知識的教導,讓我學習思惟佛法的真理:世間萬法的呈現,離不開因緣果報,也不離自性,並且實踐於日用之中。

  每當境界現前,自我提醒,不貪著、不嫌惡,立刻反省檢討,觸物起照,以四正勤法門,幫助自己只起善念、不起惡念,做到處順境心懷感恩,喜風不動;於逆境則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,期許藉此拂去客塵,回復清淨。

  佛法云: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;迷即眾生,覺即菩提。」佛性平等,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,所有眾生皆是未來佛,因此要從佛性來看待所有人。若能時時肯定每個人的本具佛性,自能心量廣大,慈悲憫念眾生,冤親平等,進而發起利他自利的願心,廣行菩薩六度萬行,希望一切有情皆能共成佛道。

  《華嚴經》云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。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」修行學佛要想圓成無上正等正覺,須從肯定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的知見起步。在因上努力,以慈悲喜捨饒益有情,以精進心、長遠心,福慧雙修,時時刻刻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。相信只要不忘初心,必定成佛有餘!
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