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1
 
本期主题: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







经云:「一切诸法,积累不倦,
高行殊异,忍苦无量,功报不遗,大愿果成。」
世尊雪山精勤赞佛七日,
惠能六祖隐身看猎,保任十五载;
绵绵密密,锲而不舍,
成佛作主,唯是一心。

当愿作佛

文/普荣精舍研经二禅修班学员 传知

  《三字经》云:「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」这几句耳熟能详的文字,明白指出一块美玉如果没有经过精雕细琢的工夫,就无法成为有用的玉器;而贵为万物之灵的我们,若没有好好学习,也不会懂得做人处世,乃至于成贤成圣的道理。

切磋琢磨成圣贤

  要成贤成圣、超凡入圣,必须不断地磨链,如同琢磨玉石一般,才能见到人人的本来面目。佛法告诉我们,没有天生的释迦,自然的弥勒,释迦如来也是经三大阿僧只劫,无量勤苦修行而成就佛道。修行如果想要有所成就,乃至于达到如来最圆满的果报,一定要秉持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的精神,才能解脱三界轮回之苦,获得真正的自在。

  犹记得求学阶段,时常背诵《礼记‧大学》: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……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」以及明代王阳明提倡「知行合一」等名言佳句。当时因为喜欢这些文章,背得琅琅上口,却不明白当中的道理,充其量只是自己的口头禅罢了;而日常生活中更不懂得因缘果报的道理,观念不对,错用方法,不断起惑、造业、受苦,习性成垢,如陷深泥。

  直至民国九十四年,接触了精舍,开始学习禅修,了解了心性的作用与体性,烦恼因此减少许多。如今对于「知行合一」、「格物致知」等道理不再陌生,也清楚明白心性的道理,更知道要具体落实断恶修善,乃至于进一步修一切善、不执着一切善,回归实相的真理。

  《华严经》云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提醒我们一心具足十法界,心起善念,遍地皆成净土;心起恶念,刀山油锅,挥之不去。成贤成圣,由这念心,堕落三涂恶道,也是这念心的作用,因果历历,丝毫不爽。

  禅宗祖师说:「只贵汝知见,不贵汝行履。」就是要大家端正心念、知见;而在禅修课程中,听闻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所指导的中台四箴行「对上以敬、对下以慈、对人以和、对事以真」,对自己来说,真是修行的一帖良药,让我从心起步,重新开始,也深感正知见的重要性。依循着「敬慈和真」来待人处世,人生处处吉祥,处处平安,充满了光明。

如龙养珠无懈倦

  过去开山祖师常于禅七当中开示大众,「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」、「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」等道理,让我们知道妄想如同贼人,会偷走自性功德法财,不能理它。同时,觉性要能时时现前,清楚明白、站得住、站得久,就要靠自己无有间断地努力,如鸡孵卵、如龙养珠,如此用功即是修道、养道的下手处;此外,开山祖师也经常勉励我们:「佛法以人为根本,人以心为根本,心以觉悟为根本。」觉悟除了自觉、还要觉他,无有懈怠地广行菩萨道,直到觉满才是最究竟。

  岁月如梭,十四年来的学佛之路,深为自己得遇大善知识,庆幸万分,因此心里经常浮现一句话──当愿作佛,以报师恩!如今,每天心怀感恩、报恩,在自我期许解行并重的修持中,落实佛弟子的本分事。不论是家庭、事业等世间法,乃至于在精舍上课、发心,或是回山担任义工、参与五明菩萨学院等种种出世间课程,都在学习精进不懈地实践福德、教理、禅定三环一体的修行。弟子更衷心发愿未来无数年、无数劫,依教奉行,如法修行,直至明心见性,圆成佛道。
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