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1
 
本期主题: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







经云:「一切诸法,积累不倦,
高行殊异,忍苦无量,功报不遗,大愿果成。」
世尊雪山精勤赞佛七日,
惠能六祖隐身看猎,保任十五载;
绵绵密密,锲而不舍,
成佛作主,唯是一心。

心田自锄愿无违

文/见凌法师

  「修行」这两个字若以英文来诠释,我们通常会用「cultivatio这个字,而是「cultivation」这个英文单字的基本意涵则是「耕种、培养」。因此每次使用「cultivation」这个单字来说明修行意义时,自己就会去思考,究竟我们真正要耕种的是什么呢?

常持法雨沃心田

  我们每个人自性当中都有一亩「心田」,修行就是从「心」上来努力。六祖大师曾开示:「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直接了当告诉我们,修行的这一条路,就是从「心」开始,只要保持这念心清净本然的相貌,人人都能成就佛道。

  虽然心性一切众生本具,但是必须透过事相上的磨链来肯定、来回复,乃至于保养这念心的清净,帮助我们契悟这念心的理体,进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出家至今,十几年的时间,深深感觉每个执事,都是一个法门,不论顺逆,皆是磨链心性的因缘。

  然而,真正要做到于一切顺逆境界中,心念始终保持「百花丛里过,片叶不沾身」的状态,就需要时时刻刻「以佛为师,以法为药」,借由不断地思惟教理与落实佛法,这念心方能安住在每个当下,个人的修行也才能够持续地进步并向上提升。

  修行的过程中,曾经遇到让自己很困扰的境界,一直很努力想去突破,不要住在这个境界里。因此,借由事相上落实每天礼佛、拜忏及静坐,如此用功一段颇长的时间,才慢慢降伏当时的烦恼,这念心因此安定下来。深刻体会到宋朝妙普禅师所开示的偈语:「学道犹如守禁城,昼防六贼夜惺惺,中军主将能行令,不动干戈治太平。」

应物不藏如明镜

  过去因为坚固地妄认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,让身心饱受六根贼人迫害之苦,所以在相同的境界与心念中轮回不已;但是从心性的角度来看,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妄心分别、反覆错解的结果。

  唯有这念心能够作主,时时刻刻反省检讨,让心念不断地收摄返照,安住于正念中,不再相续不真实的烦恼与妄想,才能超越一切时间、空间,以及所有世间相对的善恶、障碍与境界,而这也是最真实、最快速的解决方法。当主人翁──本具的心性,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时,无须大动干戈平定天下,因为「本自」太平。

  《庄子‧应帝王》云:「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」如果这念心始终保持坦荡、光明且时时作主,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万事万物什么来什么现;「不将不迎」,就是面对境界不迎不拒,保持一个绝对的「知」,除了清楚明白知道当前的人事物,更能善分别诸法相,是吉、是凶;事急、事缓,统统了若指掌。

  同时,又能「应而不藏」。「应」是指顺应世间万事万物当前的因缘,不论眼前所有的人事物、种种境界是善是恶,这念心不生贪爱、不起烦恼,清净无染,不留一点痕迹。

  六祖大师云: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;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。」在开山祖师开示的心性之理与福德、教理、禅定三环一体的修行理念下,用功、发心、行菩萨道,确确实实能够体会到这念心的清净圆满与无量妙用,同时也可以真实的利益一切众生。所以自己不断地发愿要深化修行,坚住正念,让这念心的光明,遍照十方法界,饶益无边有情,尽未来际,不退菩提。
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