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9
 
本期主题:安心妙方──观心无常







经云:「观天地,念非常;观世界,念非常;观灵觉,即菩提。」
凡夫心从朝至暮,
念起念灭,执妄为真,患得患失,故有轮转。
即今始觉,将心返照──
妄念任自灭,真常露腾腾。

观无常趣真常--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  佛法提到,人有身、心两个部分,修行要能善调身心。能够调身调心、善调身心,就是智人,就能超凡入圣。不知道调身也不知道调心,就是博地凡夫,博地凡夫就是无明、就是生死、就要受轮回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就要精进用功,修行要想解脱生死、超凡入圣,最简单、直接的方便法门就是修四念处观。透过四念处观: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,来断除众生的妄想执着,解脱烦恼,净化三业,就能转凡成圣。

  四念处观中的心念处——观心无常。观察世间上的一切,凡是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有名有相的境界都是无常,都在生灭变异当中、都是靠不住的。以人际关系来看,冤会变亲、亲会变冤。以社会地位来看,有人官高权重,有人贫穷下贱;然而无论贫、富、贵、贱,没有人能幸免无常杀鬼的眷顾,一口气不来,什么都带不走。有些人虽然一辈子辛勤耕耘,奋勇打拚,却还是什么都得不到,穷困一生,抑郁而终。有些人虽是天之骄子,财富、田地、房产、妻子、儿子、车子,应有尽有,到最后一口气不来,生前的荣华富贵有如云烟一般,带也带不走,只剩黄土一坏。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人,富贵也好、贫穷也好,最后都终归于无常。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句诗:「秦时明月汉时关」,秦汉时的明月,秦汉时的边关,随着无常,时代更迭,但征战未歇。一旦改朝换代之后,或许前朝的功臣,就变成罪人,世间的善与恶、是与非无有定论,也都是无常。

真常性无坏 无住始能知

  佛法言:「观天地,念非常;观世界,念非常」,「观」就是思惟、想念。观察、思惟这个世界是无常的,没有一件事物是恒常不变的。这念心有生相、住相、异相、灭相;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;而世界有成、住、坏、空。

  有人以为人世无常,所以要修禅定生到天界,就可以逃避无常的逼迫。然而将来大三灾、小三灾一来,整个世界都会毁灭。在初禅天的天人,仍有瞠心,所以会感得火灾;二禅有贪心,会感水灾;三禅仍有出入息,会感风灾。天上都保不住了,何况是人间?台风、大水、大火等天灾一来,什么都是无常的。除了天灾地变,还有人为的兵变、战争,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意外,这些都是无常。由此可知,无论所处的世界在何方,只要有形、有相、有生成,就会有变异与毁坏,最后总归是一场空,所以说一切都是无常。

  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常,人生在世最后都是一场空,没有什么好执着、可留恋的,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。这样看来,人不就很消极、很悲观吗?所以进一步,要「观灵觉,即菩提。」「觉」是觉性,当下这一念灵知灵觉,就是每个人的菩提妙明真心,不论天地坏了、世界空了,我们灵知灵觉这念心仍然不灭,契悟了菩提心,生命就是永恒的。

  所以,这念心才是根本。契悟这念本心本性,就超越无常的境界了。禅宗祖师说:「有佛处不得住,无佛处急走过。」悟到本心就直下承担,不需要观心无常了;假使尚未契悟这念心,就必须观心无常,透过观察心念的生灭,由生灭到达不生不灭的境界,所谓「诸行无常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寂灭为乐。」修行的目的是在契悟这念不生不灭的心,契悟到这念不生不灭的心,才是最真实的。

无常契真常 生死寂灭体

  修四念处观,就是在修习般若智慧。观就是注意,这念心一动、念头一生,马上就注意到了,注意它一下,这个念头就过去了;过去以后,第二个念头又来了,第二个念头生,第一个念头就灭,所以「诸行无常是生灭法」,这样观察,就注意到所有心念都是生灭、生灭、生灭……它是无常的,就像水泡一样,慢慢、慢慢就没有了、消失了,如此就能了解心念是无常、是虚妄的。

  众生不知道心念是虚妄不实的,就会跟着虚妄的念头起惑、造业;如果知道心念生灭无常,能观之心觉察、觉照,慢慢虚妄的心念就没有了。最后能观的这念心,与所观无常之理相应,妄想空掉,寂灭的境界就现前了。这时一念相应,就契入寂灭,一念不生,这就是般若智慧,就能得到解脱。

  无常观只是前方便,最后还要将能思、能想的这念心收回来,安住在灵明寂照的这念心上,这就是无上大菩提,契悟了就是无上道。这个世界会坏灭,但这念不生不灭的心始终是不会坏,因为有成必有坏、有生必有灭、有得必有失,这念心始终没有开始,也没有终结,是无始无终、是无量的。所以,把「师父说法、诸位听法」这念心安住下来,才是最重要的。继续不断地在生活中来返照、检讨、反省,安住在灵明寂照的这念心上,时时保持觉性的存在,不但要站得住,还要站得长,从这念觉性上来用功,这一生绝对可以契悟菩提。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