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8
 
本期主題:方寸之間天地見







「世及出世間,一切由心造,
猶如工畫師,巧善皆成就。」
成也由心,敗也由心,
一念回光,無限寬闊,
方寸之間,洞徹天地。

心視野開創新世界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本法師

  古人云:「相由心生」,其實何止相由心生,我們每個人的遭遇,以及所處的環境,無不是由心而現。俗話說:「伸手不打笑臉人」,當我們起一念真誠歡喜之心,面對他人時,對方同樣會歡喜、真誠地回應。

  因此,心念確實可以改變周遭環境,乃至於整個世界。舉凡我們常用的冰箱、手機、電腦、汽車等生活科技用品,乃至於種種現代化的設施,都是心念改變世界的實證。

十方世界 因心成體

  過去,常以「學富五車」來稱讚一個人知識淵博,所讀的書要用五輛車才裝載得下,但是當時空轉換到現代,縱使擁有三藏十二部經典,或者世界百科全書,只需小小的一個「拇指」碟,就可以將所有知識隨身攜帶。

  古人如果可以看到當前的科技產品,應該會歎為神話,究竟這些宛若神話的科技文明是如何產生的呢?這一切都是因應人類的需求欲望而產生的。欲求的肇萌即是我們的起心動念,由於人心渴求方便、快速及種種享受,所以推陳出新地發展出現代化的先進設備,形成今日便捷的e時代。

  然而當過度追求物質的感官享受,引發內心貪瞋癡等煩惱習氣,也造成詐欺當道、謀財害命等事件層出不窮。相較於三皇五帝時代講信修睦,不獨親其親、子其子,謀閉不興、盜竊亂賊不作,外戶不閉的大同世界,以現代人看來,又何嘗不是難以企及的境界。

  經典中,舍利弗也曾懷疑釋迦牟尼佛為何會在穢惡充滿的娑婆世界成佛?佛陀便以足指按大地,剎時,三千大千世界的清淨莊嚴殊勝,即同寶莊嚴佛的莊嚴淨土一樣,佛以自身實例證明世界乃唯心所現,眾生由於心垢染不淨,看到的世界便是眾惡充滿的穢土。

  佛以不生不滅的清淨覺性為本修因,三惑永斷,六根清淨,就能顯現出萬德莊嚴的淨土。因此心是一切根源,若一念不覺,心生惡念即是亂象紛起的因;相反地,時時安住覺性,念念清明,常寂常照,就是成就淨土的功德源泉。

覺性為因 圓滿菩提

  不論古今中外,人們所追求的普世價值,都是希望能達到自在解脫、沒有煩惱的生活與生命,儘管眾生皆有覺性,但因為知見觀念的正邪不同,導致結果大相徑庭。

  現代人縱情於五欲感官的享樂,並以滿足個人需求為先,由於心念局囿於私我,以我執愛憎為因,煩惱不斷,所顯現的視野、法界也就愈來愈狹隘,甚至與他人產生對立仇恨,最後成就的便是煩惱憂苦的娑婆世界。

  所以想要轉化煩惱及外境,就必須從心念下手。《大學》云: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」格物就是格去心中的物欲,格去自我習氣,乃至格去我執。

  由於有我就有對立苦惱,若無我,誰能煩惱?也由於無我,便能自他無二,視眾生與我為一體,計較分別之心不生,愛憎貪染也隨之斷滅,所言所行即為善言、善法,三業清淨了,當下就是清涼自在。

  若時時刻刻能以這樣的知見觀念,自我檢視心念,並以覺性為因,覺察、覺照,以《金剛經》所云:「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廣修福德資糧,開創自己的新世界,最終,更將圓滿無上菩提,親見自心莊嚴淨土。

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