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8
 
本期主题:方寸之间天地见







「世及出世间,一切由心造,
犹如工画师,巧善皆成就。」
成也由心,败也由心,
一念回光,无限宽阔,
方寸之间,洞彻天地。

心视野开创新世界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本法师

  古人云:「相由心生」,其实何止相由心生,我们每个人的遭遇,以及所处的环境,无不是由心而现。俗话说:「伸手不打笑脸人」,当我们起一念真诚欢喜之心,面对他人时,对方同样会欢喜、真诚地回应。

  因此,心念确实可以改变周遭环境,乃至于整个世界。举凡我们常用的冰箱、手机、电脑、汽车等生活科技用品,乃至于种种现代化的设施,都是心念改变世界的实证。

十方世界 因心成体

  过去,常以「学富五车」来称赞一个人知识渊博,所读的书要用五辆车才装载得下,但是当时空转换到现代,纵使拥有三藏十二部经典,或者世界百科全书,只需小小的一个「拇指」碟,就可以将所有知识随身携带。

  古人如果可以看到当前的科技产品,应该会叹为神话,究竟这些宛若神话的科技文明是如何产生的呢?这一切都是因应人类的需求欲望而产生的。欲求的肇萌即是我们的起心动念,由于人心渴求方便、快速及种种享受,所以推陈出新地发展出现代化的先进设备,形成今日便捷的e时代。

  然而当过度追求物质的感官享受,引发内心贪瞠痴等烦恼习气,也造成诈欺当道、谋财害命等事件层出不穷。相较于三皇五帝时代讲信修睦,不独亲其亲、子其子,谋闭不兴、盗窃乱贼不作,外户不闭的大同世界,以现代人看来,又何尝不是难以企及的境界。

  经典中,舍利弗也曾怀疑释迦牟尼佛为何会在秽恶充满的娑婆世界成佛?佛陀便以足指按大地,刹时,三千大千世界的清净庄严殊胜,即同宝庄严佛的庄严净土一样,佛以自身实例证明世界乃唯心所现,众生由于心垢染不净,看到的世界便是众恶充满的秽土。

  佛以不生不灭的清净觉性为本修因,三惑永断,六根清净,就能显现出万德庄严的净土。因此心是一切根源,若一念不觉,心生恶念即是乱象纷起的因;相反地,时时安住觉性,念念清明,常寂常照,就是成就净土的功德源泉。

觉性为因 圆满菩提

  不论古今中外,人们所追求的普世价值,都是希望能达到自在解脱、没有烦恼的生活与生命,尽管众生皆有觉性,但因为知见观念的正邪不同,导致结果大相径庭。

  现代人纵情于五欲感官的享乐,并以满足个人需求为先,由于心念局囿于私我,以我执爱憎为因,烦恼不断,所显现的视野、法界也就愈来愈狭隘,甚至与他人产生对立仇恨,最后成就的便是烦恼忧苦的娑婆世界。

  所以想要转化烦恼及外境,就必须从心念下手。《大学》云: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」格物就是格去心中的物欲,格去自我习气,乃至格去我执。

  由于有我就有对立苦恼,若无我,谁能烦恼?也由于无我,便能自他无二,视众生与我为一体,计较分别之心不生,爱憎贪染也随之断灭,所言所行即为善言、善法,三业清净了,当下就是清凉自在。

  若时时刻刻能以这样的知见观念,自我检视心念,并以觉性为因,觉察、觉照,以《金刚经》所云:「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」广修福德资粮,开创自己的新世界,最终,更将圆满无上菩提,亲见自心庄严净土。


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