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8
 
本期主題:方寸之間天地見







「世及出世間,一切由心造,
猶如工畫師,巧善皆成就。」
成也由心,敗也由心,
一念回光,無限寬闊,
方寸之間,洞徹天地。

三界唯心--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佛經言:「由心生故,種種法生;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」這念心能生萬法,心與法,彼此相應。一般人每天六根接觸六塵,眼睛看到外面種種境界,耳朵聽到種種音聲,嘴裡嚐到酸、甜、苦、辣,身根感受外面的冷、暖、澀、滑……如果這念心沒有堅住正念,心隨著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等塵境而去,就失去了控制,隨之造了惡業,這一生就會追悔莫及。

法唯心現 無別自體

  所謂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水,就是指我們的心水。水面風平浪靜,就能平安地從此岸到達彼岸,這是「水能載舟」;如果水面起了波浪,甚至波濤洶湧,使船翻覆,所有的生命、財產就葬送於水中,這是「水能覆舟」。所以這一生是否能走在光明康莊的大道上,就要靠這念心正確的抉擇。這念心有正念、智慧、慈悲、平等,知因識果,人生處處都是光明,這是「水能載舟」;相反地,如果知見錯誤,只知道追逐名利財色,起貪瞋癡、造殺盜淫、醉生夢死,這一生可能就一敗塗地,乃至喪身失命,這是「水能覆舟」。

  所以佛經云:「三界唯心」,輪迴三界都是這念心使然,成佛是這念心,成魔也是這念心。每個人無論求學或從事任何事業,都不能離開這念清淨心、智慧心;一旦離開這念清淨心、智慧心,人就無所適從。

  佛經云:「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」,「迷即眾生,覺即菩提」佛與眾生的差別在哪裡?什麼是迷?什麼是覺?這念心有了執著、煩惱、無明,就是迷、就是眾生境界;知道要化除煩惱的這念心就是覺。把這念心的無明、煩惱、執著化除,達到平等、清淨,覺悟了,就是菩薩;達到究竟覺悟,就是佛。

凡聖等相 隨心迴轉

  佛教裡有四種聖者的果位,一是聲聞果、二是緣覺果、三是菩薩果、四是佛果,稱之為四聖位,其餘就稱為六凡。六凡是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四聖六凡加起來,就稱為十法界。十法界都在我們這一念心。這念心跟哪個法界相應,就呈現那個地方的果報。古德云:「三點如星象,橫鉤似月斜,披毛從此得,成佛也由它。」就是指這念心。所以,自己檢討反省,看看自己的心念是落在哪一個法界?

  佛法所說的輪迴有事有理,從理上來講,眾生的心從早到晚都在輪迴當中。舉例來說,看到前面有一盤點心,想要吃;吃不到,馬上就起貪心,口水就流出來了,這念貪吃的心就輪迴到餓鬼道去了,這時用鏡子一照,當下的面孔是不是像個餓鬼?這就是唯心所現。這念心起個心、動個念,就感一世的果報;起一念貪心,將來就墮入一世的餓鬼;起第二念,就變兩世的餓鬼……明白了這些道理,就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起貪心,因為貪吃就感餓鬼果報,不用等到將來,現在這個面孔就是餓鬼相。

  貪吃是餓鬼,貪色就變成了畜生。佛法中提到,男女之間起了欲愛、色愛,這念心顯現的形象,馬上就落入畜生道。起了貪色的心,覺察到自己墮入畜生道了,感到非常後悔,馬上起觀行──九孔流不淨,思惟:「有什麼可貪的?我的眼睛被騙了,其實所貪的這個人,身體裡面都是不淨的東西!」這麼一想,貪心就沒有了。回光一照,念頭一轉:「我現在要趕快修菩薩行,一切男男女女都是我過去的親眷,為什麼要打妄想呢?趕快起大慈悲心,想要早點成就佛道,啟發佛的智慧來普度眾生。」這樣一想,馬上又從畜生道回來,安住在六波羅蜜上,變成菩薩了;所以修行,要在這念心上來修,才是真修。

  上根利智的人聽到這些道理,知道當前這念心的變化非常微妙。起了貪心,馬上覺察,把貪吃的念頭轉過來,把心收回來,不起貪心。不起貪心了,進一步這念心始終要保持了了分明、處處作主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?」善、惡都不思量,不住兩邊,當下這念心契入菩提妙明真心,這念心就住到中道實相、住到大乘心上了。真正契悟這個道理了,明白一切都是自己心念在活動,修行學佛,就是要明心、契入佛性,把這個心安住在無為心、安住在中道實相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過去有一個屠夫,看到一位出家師父,穿著大領方袍,走起路來仙風道骨,非常羨慕;反觀自己是個殺豬的,在造惡業,覺得非常慚愧,知道自己將來一定會墮入惡道,便請出家師父開示。法師跟他講了幾句話:「『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』,一切法都是緣起、都是性空,你是賣豬肉的,也是緣起、也是性空。假使你明白這一念心,那就是立地成佛了。」屠夫一聽,馬上就開悟了,說了一首偈子:「昨日羅剎心,今朝菩薩面,羅剎與菩薩,不隔一條線。」這就是契入了無為心。

  眾生的心時時刻刻都在輪迴當中,如果能契悟本心,無論是在地獄、餓鬼、人、天、聲聞……統統歸於真實法界,所謂「千年暗室,一燈即破」,這就是頓悟自心,直了成佛,這就是最究竟的佛法!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