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7
 
本期主题:闻法的喜悦







经云:「众乐法乐上。」
恭聆正法,如教而行──
法音性中闻,反闻闻自性,
顿见真淳太古心,法悦自在沐春风。


法喜,因为行解相应

文/见恰法师

  干涸的土地上,落下的第一滴雨水是多么珍贵;黎明,划开天际的第一道曙光,令人多么感动与欢喜!佛法,正是生命中的甘露与曙光,也是通往解脱自在的光明大道,让心从此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。

本具自家珍

  唐朝大珠慧海禅师至江西参访马祖大师,马祖大师问:「上座从什么地方来?」慧海禅师答:「越州大云寺。」马祖大师又问:「大德为了什么事,特地来到这里?」慧海禅师答:「来求佛法。」马祖大师听罢只说道:「我这里一物也无,求什么佛法?自家宝藏不顾,抛家散走做什么?」

  慧海禅师又问:「请教和尚,哪个是慧海的宝藏?」马祖大师回答:「即今问我者,即是汝自家宝藏。一切本自具足,更无欠少、使用自在,何假外求?」大珠慧海禅师即时明悟,自识本心圆满无缺,不由知觉,深心感恩,遂留山中事师六载,朝夕精勤保任用功。

  后来大珠慧海禅师在所着的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中,开宗明义提到:「问:欲修何法,即得解脱?答:唯有顿悟一门,即得解脱。云何为顿悟?答:顿者,顿除妄念;悟者,悟无所得。」

  是啊!无所得,因为心性本自具足,不假外求。正如三千多年前,世尊在菩提树下开悟所证:「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。」佛与众生的差别,原来只在妄想执着而已。解脱自在,非从外求,就如六祖惠能大师所云:「汝若返照,密在汝边。」

立志修梵行

  犹记在学院时,有一段时间,学院天桥前方的路面,布满横越爬行的蚂蚁,总有慈悲的法师做标记,区隔出蚂蚁的行经路线,以免行人误踩蚂蚁,一天、二天,许多天过去了,蚂蚁走得很安心,但自己的心中却犯起了嘀咕:「蚂蚁怎么还不改道,难道不知道这样横越道路很危险吗?」

  然而,仔细反省,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?虽然知道要随顺觉性,但有多少时候却依然顺着自己的烦恼习气,走在险道上呢?庆幸的是,因为有大善知识的慈悲引领,以及常住和诸多善知识的护念,在修行的路上,我们得以安心地不断修正自我,持续地往菩提大道前行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中台道场领受愈多,对于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建设道场、安僧度众的悲愿与承担,感恩之心愈是深厚。道场,让行者在六尘境界中,安心面对烦恼习气、降伏烦恼,学习返照自心,迈向顿悟的解脱之道。

  《金刚经》:「如来说一切法,皆是佛法。」因为当我们在每个起心动念之处返照,修行就融入在生活中。在禅堂中的宁静,能否让自己在走路、穿衣、吃饭、与人的应对进退……乃至面对境界,一样保持清净,仍旧坚持不为妄想、执着所动呢?昔日,开山祖师勉励弟子:「坚持,是修行人应有的气度,坚持与努力是修行成就的最大保证。」

  行者应坚持什么呢?《中庸》云:「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」坚持做好自己的觉性管理,随顺觉性,是行者应有的坚持;离开觉性,背觉合尘,合的就是六尘境界,心动则有苦。所谓「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」觉性管理就从见闻觉知处下手,更要做到《大学》所云:「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?」这样的自我要求,正是行者自己管理觉性应有的坚持与努力。

  佛法的信心,在觉察、觉照中成长;对开山祖师的感恩,日久弥深;修行的厚度,在一步步实践中踏实;法喜,因为行解相应!









单元首页